返回目录
杂阿含经(50卷)

杂阿含经卷四十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一二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时,有众多释氏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诸释氏:“汝等诸瞿昙,于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修功德否?”

诸释氏白佛言:“世尊,我等于诸斋日有时得受斋戒,有时不得;于神足月有时斋戒,修诸功德,有时不得。”

佛告诸释氏:“瞿昙,汝等不获善利。汝等是骄慢者、烦恼人、忧悲人、恼苦人。何故于诸斋日或得斋戒,或不得,于神足月或得斋戒,作诸功德,或不得?诸瞿昙,譬人求利,日日增长,一日一钱,二日两钱,三日四钱,四日八钱,五日十六钱,六日三十二钱。如是士夫日常增长,八日、九日乃至一月,钱财转增广耶?”

长者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释氏:“云何,瞿昙,如是士夫钱财转增,当得自然钱财增广,复欲令我于十年中一向喜乐心乐,多住禅定,宁得以否?”

释氏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释氏:“若得九年、八年、七年、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喜乐心乐,多住禅定以否?”

释氏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释氏:“且置年岁,宁得十月、九月、八月乃至一月喜乐心乐,多住禅定以否?复置一月,宁得十日、九日、八日乃至一日一夜喜乐心乐,禅定多住以否?”

释氏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释氏:“我今语汝。我声闻中有直心者,不谄不幻。我于彼人,十年教化,以是因缘,彼人则能百千万岁一向喜乐心乐,多住禅定,斯有是处。复置十年,若九年、八年乃至一年,十月、九月乃至一月,十日、九日乃至一日一夜,我教化,至其明旦,能令胜进,晨朝教化,乃至日暮,能令胜进,以是因缘,得百千万岁一向喜乐心乐,多住禅定,成就二果,或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以彼士夫先得须陀洹故。”

释氏白佛:“善哉!世尊,我从今日,于诸斋日当修斋戒,乃至八支,于神足月受持斋戒,随力惠施,修诸功德。”

佛告释氏:“善哉,瞿昙,为真实要!”

佛说此经已,时,诸释种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二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中。时,有众多释氏集论议堂,作如是论议。

时,有释氏语释氏难提:“我有时得诣如来,恭敬供养,有时不得;有时得亲近供养知识比丘,有时不得。又复不知有诸智慧优婆塞,有余智慧优婆塞、智慧优婆夷疾病困苦,复云何教化、教诫说法?今当共往诣世尊所,问如此义,如世尊教,当受奉行。”

尔时,难提与诸释氏俱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释氏集论议堂,作如是论议。有诸释氏语我言:‘难提,我等或时见如来,恭敬供养,或时不见,或时往见诸知识比丘,亲近供养,或时不得……如是广说,乃至如佛所教诫,当受奉行。’

我等今日请问世尊,若智慧优婆塞,有余智慧优婆塞、优婆夷疾病困苦,云何教化、教诫说法?”

佛告难提:“若有智慧优婆塞,当诣余智慧优婆塞、优婆夷疾病困苦者所,以三种稣息处而教授之,言:仁者,汝当成就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以是三种稣息处而教授已。当复问言:汝顾恋父母否?彼若有顾恋父母者,当教令舍,当语彼言:汝顾恋父母得活者,可顾恋耳,既不由顾恋而得活,用顾恋为?彼若言不顾恋父母者,当叹善随喜。当复问言:汝于妻、子、奴、仆、钱财诸物有顾念否?若言顾念,当教令舍,如舍顾恋父母法;若言不顾念,叹善随喜。当复问言:汝于人间五欲顾念以否?若言顾念,当为说言:人间五欲恶露不净,败坏臭处,不如天上胜妙五欲。教令舍离人间五欲,教令志愿天上五欲。若复彼言心已远离人间五欲,先已顾念天胜妙欲,叹善随喜。复语彼言:天上妙欲无常、苦、空、变坏之法,诸天上有身胜天五欲。若言已舍顾念天欲,顾念有身胜欲,叹善随喜。当复教言:有身之欲,亦复无常、变坏之法,有行灭、涅槃、出离之乐。汝当舍离有身顾念,乐于涅槃寂灭之乐为上、为胜。彼圣弟子已能舍离有身顾念,乐涅槃者,叹善随喜。

如是,难提,彼圣弟子先后次第教诫、教授,令得不起、涅槃,犹如比丘百岁寿命,解脱涅槃。”

佛说此经已,释氏难提等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二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中。

时,有释氏名曰菩提,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我等快得善利,得为世尊亲属。”

佛告菩提:“莫作是语:我得善利,得与世尊亲属故。然,菩提,所谓善利者,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是故,菩提,当作是学:我当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佛说此经已,释氏菩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二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圣弟子得于佛不坏净成就时,若彼诸天先得于佛不坏净戒成就因缘往生者,皆大欢喜,叹言:我以得于佛不坏净成就因缘故,来生于此善趣天上。彼圣弟子今得于佛不坏净成就,以是因缘,亦当复来生此善趣天中!”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二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须陀洹道分: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二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须陀洹分,何等为四?谓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是名须陀洹分。”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二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成就四法者,当知是须陀洹。何等为四?谓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是名四法成就者,当知是须陀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不分别说,如是分别,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成就四法者,当知是须陀洹,一一经如上说。

(一一二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沙门果。何等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二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沙门果。何等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是名须陀洹果。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是名斯陀含果。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断,是名阿那含果。何等为阿罗汉果?若彼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阿罗汉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彼处,有比丘经行于彼处,四沙门果中得一一果者,彼比丘尽其形寿,常念彼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经行处,如是住处、坐处、卧处亦如是说;如是比丘,如是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一一四经如上说。

(一一三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四食于四大众生安立,饶益摄受。何等为四?谓抟食、触食、意思食、识食。如是四种福德润泽善法润泽安乐食。何等为四?谓于佛不坏净成就,福德润泽善法润泽安乐食,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福德润泽善法润泽安乐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三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于佛不坏净成就,福德润泽、善法润泽、安乐食;于法不坏净,于诸闻法可意爱念……圣戒成就,福德润泽、善法润泽、安乐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三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于佛不坏净成就者,福德润泽、善法润泽、安乐食;若法、若悭垢缠众生所,心离悭垢众多住,行解脱施,常施,乐于舍,等心行施;圣戒成就,福德润泽、善法润泽、安乐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三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如是四种福德润泽、善法润泽、安乐食,彼圣弟子功德果报不可称量,得尔所福、尔所果报,然彼多福堕大功德积聚数。”

如前五河譬经说,乃至说偈。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三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四十天子,极妙之色,夜过晨朝,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诸天子:“善哉,善哉!诸天子,汝等成就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时,天子从座起,整衣服,稽首佛足,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成就于佛不坏净,缘此功德,身坏命终,今生天上。”

一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于法不坏净成就,缘此功德,身坏命终,今生天上。”

一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于僧不坏净成就,缘此功德,身坏命终,今生天上。”

一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于圣戒成就,缘此功德,身坏命终,今生天上。”

时,四十天子各于佛前自记说须陀洹果已,即没不现。

如四十天子,如是四百天子、八百天子、十千天子、二十千天子、三十千天子、四十千天子、五十千天子、六十千天子、七十千天子、八十千天子,各于佛前自记说须陀洹果已,即没不现。

(一一三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如月譬住,如新学,惭愧软下,摄心敛形而入他家,如明目士夫临深登峰,摄心敛形,难速前进,如是,比丘如月譬住,亦如新学,惭愧软下,御心敛形而入他家。迦叶比丘如月譬住,亦如新学,惭愧软下诸高慢,御心控形而入他家,如明目士夫临深登峰,御心控形,正观而进。”

佛告比丘:“于意云何,比丘为何等像类应入他家?”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于他家心不缚著贪乐;于他得利,他作功德,欣若在己,不生嫉想;亦不自举,亦不下人,如是像类比丘应入他家。”

尔时,世尊以手扪摸虚空,告诸比丘:“我今此手,宁著空、缚空、染空否?”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比丘之法常如是,不著、不缚、不染心而入他家。唯迦叶比丘以不著、不缚、不染之心而入他家,于他得利及作功德,欣若在己,不生嫉想、不自举、不下人。其唯迦叶比丘应入他家。”

尔时,世尊复以手扪摸虚空,告诸比丘:“于意云何,我今此手,宁著空、缚空、染空以否?”

诸比丘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其唯迦叶比丘心常如是,以不著、不缚、不染之心入于他家。”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等像类比丘应清净说法?”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作如是心为人说法:‘何等人于我起净信心为本已当得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如是说者,名不清净说法。若复比丘为人说法,作如是念:‘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槃;而诸众生沈溺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此众生闻正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名清净说法。唯迦叶比丘有如是清净心为人说法,以如来正法、律……乃至令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如是说法,于如来正法、律……乃至令法久住心为人说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三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欲入他家,作如是念:‘彼当施我,莫令不施,顿施非渐施,多施非少施,胜施非陋施,速施非缓施。’以如是心而至他家,若他不施……乃至缓施,是比丘心则屈辱,以是因缘,其心退没,自生障阂he2。若复比丘欲入他家,作如是念:‘出家之人卒至他家,何由得施非不施,顿施非渐施,多施非少施,胜施非陋施,速施非缓施?’作如是念而至他家,若彼不施……乃至缓施,是比丘心不屈辱,亦不退没,不生障碍。唯迦叶比丘作如是念而入他家。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作如是念而入他家:出家之人卒至他家,何由得施非不施……乃至速施非缓施。”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三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时,尊者摩诃迦叶晡bu1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尊者摩诃迦叶:“汝当为诸比丘说法教诫、教授。所以者何?我常为诸比丘说法教诫、教授,汝亦应尔。”

尊者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今世比丘难可教授,或有比丘不忍闻说。”

佛告摩诃迦叶:“汝何因缘作如是说?”

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我见有两比丘,一名槃稠,是阿难弟子,二名阿浮毘,是摩诃目揵连弟子。彼二人共诤多闻,各言:汝来,当共论议,谁所知多,谁所知胜?”

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以扇扇佛,语尊者摩诃迦叶言:“且止,尊者摩诃迦叶!且忍,尊者迦叶!此年少比丘少智、恶智。”

尊者摩诃迦叶语尊者阿难言:“汝且默然,莫令我于僧中问汝事。”

时,尊者阿难即默然住。

尔时,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至彼槃禂比丘、阿浮毘比丘所,作是言:大师语汝。”

时,彼比丘即受教,至槃禂比丘、阿浮毘比丘所,作是言:“大师语汝。”

时,槃禂比丘、阿浮毘比丘答言:“奉教。”即俱往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尔时,世尊告二比丘:“汝等二人,实共诤论,各言:汝来,试共论议,谁多谁胜耶?”

二比丘白佛言:“实尔,世尊。”

佛告二比丘:“汝等持我所说修多罗、只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多伽、毘富罗、阿浮多达摩、优波提舍等法,而共诤论,各言:汝来,试共论议,谁多谁胜耶?”

二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二比丘:“汝等不以我所说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而自调伏,自止息,自求涅槃耶?”

二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二比丘:“汝知我所说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汝愚痴人应共诤论,谁多谁胜耶?”

时,二比丘前礼佛足,重白佛言:“悔过,世尊!悔过,善逝!我愚我痴,不善不辩,而共诤论。”

佛告二比丘:“汝实知罪悔过,愚痴,不善不辩,而共诤论。今已自知罪,自见罪,知见悔过,于未来世律仪戒生。我今受汝,怜愍故,令汝善法增长,终不退减。所以者何?若有自知罪,自见罪,知见悔过,于未来世律仪戒生,终不退减。”

时,二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三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bu1时从禅觉,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佛告迦叶:“汝当教授、教诫诸比丘,为诸比丘说法教诫、教授。所以者何?我常为诸比丘说法教诫、教授,汝亦应尔。”

尊者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今诸比丘难可为说法,若说法者,当有比丘不忍、不喜。”

佛告迦叶:“汝见何等因缘而作是说?”

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于诸善法无信敬心,若闻说法,彼则退没;若恶智人于诸善法无精进、惭愧、智慧,闻说法者,彼则退没;若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惑,身行骜ao4暴,忿恨失念,不定无智,闻说法者,彼则退没。世尊,如是比诸恶人者,尚不能令心住善法,况复增进?当知是辈,随其日夜,善法退减,不能增长。世尊,若有士夫于诸善法信心清净,是则不退;于诸善法精进、惭愧、智慧,是则不退;不贪,不恚、睡眠、悼悔、疑惑,是则不退;身不弊暴,心不染污,不忿,不恨,定心正念智慧,是则不退。如是人者,于诸善法日夜增长,况复心住?此人日夜常求胜进,终不退减。”

佛告迦叶:“如是,如是,于诸善法无信心者,是则退减……亦如迦叶次第广说。”

时,尊者摩诃迦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作礼而去。

(一一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bu1时从禅觉,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汝当为诸比丘说法教诫、教授。所以者何?我常为诸比丘说法教诫、教授,汝亦应尔。”

尊者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今诸比丘难可为说法教诫、教授。有诸比丘闻所说法,不忍、不喜。”

佛告摩诃迦叶:“汝何因缘作如是说?”

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法,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迦叶:“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迦叶:“昔日,阿练若比丘于阿练若比丘所,叹说阿练若法;于乞食比丘所,叹说乞食功德;于粪扫衣比丘所,叹说粪扫衣功德;若少欲知足,修行远离,精勤方便,正念正定,智慧漏尽,身作证比丘所,随其所行,赞叹称说。迦叶,若于阿练若所,叹说阿练若法……乃至漏尽比丘所,叹说漏尽身作证,若见其人,悉共语言,随宜慰劳:善来者,汝名何等,为谁弟子?让座令坐,叹其贤善,如其法像类,有沙门义、有沙门欲。如是赞叹时,若彼同住同游者,则便决定随顺彼行,不久亦当同其所见,同其所欲。”

佛告迦叶:“若是年少比丘见彼阿练若比丘来赞叹阿练若法……乃至漏尽身作证,彼年少比丘应起出迎,恭敬礼拜问讯……乃至彼同住者,不久当得自义饶益。如是恭敬者,长夜当得安乐饶益。”

佛告迦叶:“今日比丘见彼来者,知见大德,能感财利、衣被、饮食、床卧、汤药者,与共言语,恭敬问讯,叹言:善来,何某名字,为谁弟子?叹其福德,能感大利、衣被、饮食、卧具、汤药;若与尊者相习近者,亦当丰足衣被、饮食、卧具、汤药。若复年少比丘见彼来者,大智大德,能感财利、衣被、饮食、卧具、汤药者,疾起出迎,恭敬问讯,叹言:善来,大智大德,能感大利、衣被、饮食、卧具、汤药。迦叶,如是年少比丘,长夜当得非义不饶益苦。如是,迦叶,斯等比丘为沙门患,为梵行溺,为大映障、恶不善法、烦恼之患,重受诸有,炽燃生死,未来苦报,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是故,迦叶,当如是学:为阿练若,于阿练若所,称誉赞叹粪扫衣、乞食,少欲知足,修行远离,精勤方便,正念正定,正智漏尽,身作证者,称誉赞叹,当如是学。”

佛说此经已,尊者摩诃迦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四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bu1时从禅觉,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言:“汝今已老,年耆根熟,粪扫衣重,我衣轻好。汝今可住僧中,著居士坏色轻衣。” 

迦叶白佛言:“世尊,我已长夜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

佛告迦叶:“汝观几种义,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赞叹粪扫衣、乞食法?”

迦叶白佛言:“世尊,我观二种义:现法得安乐住义,复为未来众生而作大明。未来世众生当如是念:过去上座六神通,出家日久,梵行纯熟,为世尊所叹,智慧梵行者之所奉事。彼于长夜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赞叹粪扫衣、乞食法。诸有闻者,净心随喜,长夜皆得安乐饶益。”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迦叶,汝则长夜多所饶益,安乐众生,哀愍世间,安乐天人。”

佛告迦叶:“若有毁呰头陀法者,则毁于我;若有称叹头陀法者,则称叹我!所以者何?头陀法者,我所长夜称誉赞叹。是故,迦叶,阿练若者,当称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者,当称叹粪扫衣、乞食法。”

佛说此经已,摩诃迦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四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久住舍卫国阿练若床坐处,长须发,著弊纳衣,来诣佛所。尔时,世尊,无数大众围绕说法。

时,诸比丘见摩诃迦叶从远而来,见已,于尊者摩诃迦叶所起轻慢心,言:“此何等比丘,衣服粗陋,无有仪容而来,衣服佯佯而来?”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善来,迦叶,于此半座。我今竟知谁先出家,汝耶,我耶?”

彼诸比丘心生恐怖,身毛皆竖,并相谓言:“奇哉,尊者!彼尊者摩诃迦叶,大德大力,大师弟子,请以半座!”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是我师,我是弟子。”

佛告迦叶:“如是,如是,我为大师,汝是弟子。汝今且坐,随其所安。”

尊者摩诃迦叶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复欲警悟诸比丘,复以尊者摩诃迦叶同己所得殊胜广大功德为现众故,告诸比丘:“我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初禅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摩诃迦叶亦复如我,离欲、恶不善法……乃至初禅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我欲第二、第三、第四禅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彼摩诃迦叶亦复如是……乃至第四禅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我随所欲,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神通境界,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彼迦叶比丘亦复如是……乃至漏尽智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

尔时,世尊于无量大众中称叹摩诃迦叶同己广大胜妙功德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四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阿难住耆阇崛山。

时,尊者阿难诣尊者摩诃迦叶所,语尊者摩诃迦叶言:“今可共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尊者摩诃迦叶默然而许。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阿难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尊者阿难语尊者摩诃迦叶:“日时太早,可共暂过比丘尼精舍。”即便往过。

时,诸比丘尼遥见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阿难从远而来,疾敷床座,请令就坐。时,诸比丘尼礼尊者摩诃迦叶、阿难足已,退坐一面。尊者摩诃迦叶为诸比丘尼种种说法,示教照喜。

示教照喜已,时,偷罗难陀比丘尼不喜悦,说如是恶言:“云何,阿梨摩诃迦叶于阿梨阿难鞞提诃牟尼前为比丘尼说法!譬如贩针儿于针师家卖,阿梨摩诃迦叶亦复如是,于阿梨阿难鞞提诃牟尼前为诸比丘尼说法。”

尊者摩诃迦叶闻偷罗难陀比丘尼心不喜悦,口说恶言,闻已,语尊者阿难:“汝看,是偷罗难陀比丘尼心不喜悦,口说恶言。云何,阿难,我是贩针儿,汝是针师,于汝前卖耶?”

尊者阿难语尊者摩诃迦叶:“且止,当忍。此愚痴老妪yu4,智慧薄少,不曾修习故。”

“阿难,汝岂闻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见,于大众中说月譬经,教诫、教授,比丘,当如月譬住,常如新学……如是广说为说,阿难,如月譬住,常如新学耶?”

阿难答言:“不也,尊者摩诃迦叶。”

“阿难,汝闻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言:比丘,当如月譬住,常如新学,其唯摩诃迦叶比丘?”

阿难答言:“如是,尊者摩诃迦叶。”

“阿难,汝曾为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于无量大众中请汝来坐耶;又复世尊以同己广大之德称叹汝,阿难离欲、恶不善法……乃至漏尽通,称叹?”

答言:“不也,尊者摩诃迦叶。”

“如是,阿难,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于无量大众中,口自说言:‘善来摩诃迦叶,请汝半座。’复于大众中以同己广大功德,离欲、恶不善法……乃至漏尽通,称叹摩诃迦叶耶?”

阿难答言:“如是,尊者摩诃迦叶。”

时,摩诃迦叶于比丘尼众中师子吼已而去。

(一一四四)如是我闻:一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阿难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世尊涅槃未久,时,世饥馑,乞食难得。时,尊者阿难与众多年少比丘俱,不能善摄诸根,食不知量,不能初夜、后夜精勤禅思,乐著睡眠,常求世利,人间游行至南天竺,有三十年少弟子舍戒还俗,余多童子。时,尊者阿难于南山国土游行,以少徒众还王舍城。时,尊者阿难举衣钵,洗足已,至尊者摩诃迦叶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时,尊者摩诃迦叶问尊者阿难:“汝从何来,徒众尟少?”

阿难答言:“从南山国土人间游行,年少比丘三十人舍戒还俗,徒众损减,又今在者多是童子。”

尊者摩诃迦叶语阿难言:“有几福利,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听三人以上制群食戒?”

阿难答言:“为二事故。何等为二?一者为贫小家,二者多诸恶人以为伴党相破坏故,莫令恶人于僧中住,而受众名,映障大众,别为二部,互相嫌诤。”

尊者迦叶语阿难言:“汝知此义,如何于饥馑时,与众多年少弟子南山国土游行,令三十人舍戒还俗,徒众损减,余者多是童子?如阿难,汝徒众消减。汝是童子,不知筹量。”

阿难答言:“云何,尊者摩诃迦叶,我已头发二色,犹言童子?”

尊者摩诃迦叶言:“汝于饥馑世,与诸年少弟子人间游行,致令三十弟子舍戒还俗,其余在者复是童子,徒众消减,不知筹量,而言宿士?众坏,阿难,众极坏,阿难!汝是童子,不筹量故。”

时,低舍比丘尼闻尊者摩诃迦叶以童子责尊者阿难,毘提诃牟尼,闻已不欢喜,作是恶言:“云何,阿梨摩诃迦叶本外道门,而以童子呵责阿梨阿难毘提诃牟尼,令童子名流行!”

尊者摩诃迦叶以天耳闻低舍比丘尼心不欢喜,口出恶言,闻已,语尊者阿难:“汝看,是低舍比丘尼心不欢喜,口说恶语,言:摩诃迦叶本门外道,而责阿梨阿难毘提诃牟尼,令童子名流行!”

尊者阿难答言:“且止,尊者摩诃迦叶,忍之,尊者摩诃迦叶!此愚痴老妪无自性智。”

尊者摩诃迦叶语阿难言:“我自出家,都不知有异师,唯如来、应、等正觉。我未出家时,常念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知在家荒务,多诸烦恼,出家空闲;难可俗人处于非家,一向鲜洁,尽其形寿,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当剃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以百千金贵价之衣,段段割截为僧伽梨:若世间阿罗汉者,暗从出家。我出家已,于王舍城那罗聚落中间多子塔所,遇值世尊正身端坐,相好奇特,诸根寂静,第一息灭,犹如金山。

我时见已,作是念:‘此是我师,此是世尊,此是罗汉,此是等正觉!’

我时一心合掌敬礼,白佛言:‘是我大师,我是弟子。’

佛告我言:‘如是,迦叶,我是汝师,汝是弟子。迦叶,汝今成就如是真实净心,所恭敬者,不知言知,不见言见,实非罗汉而言罗汉,非等正觉言等正觉者,应当自然身碎七分。迦叶,我今知故言知,见故言见,真阿罗汉言阿罗汉,真等正觉言等正觉。迦叶,我今有因缘故,为声闻说法,非无因缘故,依,非无依,有神力,非无神力。是故,迦叶,若欲闻法,应如是学:若欲闻法,以义饶益,当一其心,恭敬尊重,专心侧听,而作是念:我当正观五阴生灭,六触入处集起、灭没,于四念处正念乐住,修七觉分、八解脱,身作证,常念其身,未尝断绝,离无惭愧,于大师所及大德梵行常住惭愧,如是应当学。’

尔时,世尊为我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我亦随去:向于住处,我以百千价直衣割截僧伽梨,四摄为座。尔时,世尊知我至心,处处下道。我即敷衣,以为坐具,请佛令坐。

世尊即坐,以手摩衣,叹言:‘迦叶,此衣轻细,此衣柔软。’

我时白言:‘如是,世尊,此衣轻细,此衣柔软,唯愿世尊受我此衣。’

佛告迦叶:‘汝当受我粪扫衣,我当受汝僧伽梨。’

佛即自手授我粪扫纳衣,我即奉佛僧伽梨。如是渐渐教授,我八日之中,以学法受于乞食,至第九日,起于无学。

阿难,若有正问:谁是世尊法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付以法财,诸禅、解脱、三昧、正受?应答:我是!是则正说。譬如转轮圣王第一长子,当以灌顶,住于王位,受王五欲,不苦方便自然而得,我亦如是,为佛法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法,禅、解脱、三昧、正受,不苦方便自然而得。譬如转轮圣王宝象,高七八肘zhou3,一多罗叶能映障者,如是我所成就六神通智,则可映障。若有于神通境界智证有疑惑者,我悉能为分别记说;天耳、他心通、宿命智、生死智、漏尽作证智通有疑惑者,我悉能为分别记说,令得决定。”

尊者阿难语尊者摩诃迦叶:“如是,如是,摩诃迦叶,如转轮圣王宝象,高七八肘,欲以一多罗叶能映障者,如是,尊者摩诃迦叶六神通智则可映障。若有于神通境界作证智……乃至漏尽作证智有疑惑者,尊者摩诃迦叶能为记说,令其决定。我于长夜敬信尊重尊者摩诃迦叶,以有如是大德神力故。”

尊者摩诃迦叶说是语时,尊者阿难闻其所说,欢喜受持。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杂阿含经卷四十二

(一一四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应施何等人?”

佛言:“大王,随心所乐处。”

波斯匿王复白佛言:“应施何处,得大果报?”

佛言:“大王,此是异问。所问应施何处,此问则异,复问施何处,应得大果,此问复异。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大王,譬如此国临阵战斗,集诸战士,而有一婆罗门子,从东方来,年少幼稚,柔弱端正,肤白发黑,不习武艺,不学术策,恐怖退弱,不能自安,不忍敌观,若刺若射,无有方便,不能伤彼。云何,大王,如此士夫,王当赏否?”

王白佛言:“不赏,世尊。”

“如是,大王,有刹利童子从南方来,鞞舍童子从西方来,首陀罗童子从北方来,无有伎术,皆如东方婆罗门子,王当赏否?”

王白佛言:“不赏,世尊。”

佛告大王:“此国集军临战斗时,有婆罗门童子从东方来,年少端正,肤白发黑,善学武艺,知斗术法,勇健无畏,苦战不退,安住谛观,运戈能伤,能破巨敌,云何,大王,如此战士,加重赏否?”

王白佛言:“重赏,世尊。”

“如是,刹利童子从南方来,鞞舍童子从西方来,首陀罗童子从北方来,年少端正,善诸术艺,勇健堪能,苦战却敌,皆如东方婆罗门子,如是战士,王当赏否?”

王白佛言:“重赏,世尊。”

佛言:“大王,如是沙门、婆罗门远离五支,成就五支,建立福田,施此田者,得大福利,得大果报。何等为舍离五支?所谓贪欲盖,瞋恚、睡眠、掉悔、疑盖,已断已知,是名舍离五支。何等为成就五支?谓无学戒身成就,无学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是名成就五支。大王,如是舍离五支,成就五支,建立福田,施此田者,得大果报。”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运戈猛战斗  堪能勇士夫

  为其战斗故  随功重加赏

不赏名族胄  怯劣无勇者   

忍辱修贤良  见谛建福田

贤圣律仪备  成就深妙智   

族胄虽卑微  堪为施福田

衣食钱财宝  床卧等众具   

悉应以敬施  为持净戒故

人表林野际  穿井给行人   

溪涧施桥梁  迥路造房舍

戒德多闻众  行路得止息   

譬如重云起  雷电声振耀

普雨于壤土  百卉悉扶疏   

禽兽皆欢喜  田夫并欣乐

如是净信心  闻慧舍悭垢   

钱财丰饮食  常施良福田

高唱增欢爱  如雷雨良田   

功德注流泽  沾洽施主心

 财富名称流  及涅槃大果。”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四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云何,世尊,为婆罗门死还生自姓婆罗门家,刹利、鞞舍、首陀罗家耶?”

佛言:“大王,何得如是?大王当知,有四种人。何等为四?有一种人,从冥入冥;有一种人,从冥入明;有一种人,从明入冥;有一种人,从明入明。大王,云何为一种人从冥入冥?谓有人生卑姓家,若生旃陀罗家、鱼猎家、竹作家、车师家,及余种种下贱工巧业家,贫穷短命,形体憔悴,而复修行卑贱之家,亦复为人下贱作使,是名为冥;处斯冥中,复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当生恶趣,堕泥梨中。犹如有人从暗入暗,从厕入厕,以血洗血,舍恶受恶,从冥入冥者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从冥入冥。云何名为从冥入明?谓有世人生卑姓家……乃至为人作诸鄙业,是名为冥;然其彼人于此冥中,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受天化生。譬如有人登床跨马,从马升象,从冥入明亦复如是,是名有人从冥入明。云何有人从明入冥?谓有世人生富乐家,若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家、长者大姓家,及余种种富乐家生,多诸钱财,奴婢、客使,广集知识,受身端正,聪明黠慧,是名为明;于此明中,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恶趣,堕泥梨中。譬如有人从高楼下乘于大象,下象乘马,下马乘舆,下舆坐床、下床堕地,从地落坑,从明入冥者亦复如是。云何有人从明入明?谓有世人生富乐家……乃至形相端严,是名为明;于此明中,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受天化生。譬如有人从楼观至楼观,如是……乃至从床至床,从明入明者亦复如是,是名有人从明入明。”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贫穷困苦者  不信增瞋恨

  悭贪恶邪想  痴惑不恭敬

见沙门道士  持戒多闻者   

毁呰而不誉  障他施及受

如斯等士夫  从此至他世   

当堕泥梨中  从冥入于冥。

若有贫穷人  信心少瞋恨   

常生惭愧心  惠施离悭垢

见沙门梵志  持戒多闻者   

谦虚而问讯  随宜善供给

劝人令施与  叹施及受者   

如是修善人  从此至他世

善趣上生天  从冥而入明。   

有富乐士夫  不信多瞋恨

悭贪疾恶想  邪惑不恭敬   

见沙门梵志  毁呰而不誉

障他人施惠  亦断受施者   

如是恶士夫  从此至他世

当生苦地狱  从明入冥中。   

若有富士夫  信心不瞋恨

常起惭愧心  惠施离瞋姤   

见沙门梵志  持戒多闻者

先奉迎问讯  随宜给所须   

劝人令供养  叹施及受者

如是等士夫  从此至他世   

生三十三天  从明而入明。”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四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白日身蒙尘土,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佛言:“大王,从何所来?”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彼灌顶王法,人中自在,精勤方便,王领大地,统理王事,周行观察,而来至此。”

佛告大王:“今问大王,随意答我。譬如有人从东方来,有信有缘,未曾虚妄,而白王言:我东方来,见一石山,极方广大,不穿不坏,亦无缺坏,磨地而来,一切众生草木之类悉磨令碎!南、西、北方亦有人来,有信有缘,亦不虚妄,而白王言:我见石山,方广高大,不断不坏,亦不缺坏,磨地而来,众生草木悉皆磨碎!大王,于意云何,如是像貌大恐怖事,险恶相杀,众生运尽,人道难得,当作何计?”

王白佛言:“若如是者,更无余计,唯当修善,于佛法、律专心方便!”

佛告大王:“何故说言,险恶恐怖于世卒起,众生运尽,人身难得,唯当行法、行义、行福,于佛法教,专精方便?何以不言,灌顶王位众人人首,堪能自在,王于大地,事务众人,当须营理耶?”

王白佛言:“世尊,为复闲时言:灌顶王位为众人首,王于大地,多所经营。以言斗言,以财斗财,以象斗象,以车斗车,以步斗步,当于尔时,无有自在,若胜若伏,是故我说:险恶恐怖卒起之时,众生运尽,人身难得,无有余计,唯有行义、行法、行福,于佛法教专心归依。”

佛告大王:“如是,如是,经常磨迮,谓恶劫、老、病、苦,磨迮众生,当作何计?正当修义、修法、修福、修善、修慈,于佛法中精勤方便。”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如有大石山  高广无缺坏

  周遍四方来  磨迮此大地

非兵马呪术  力所能防御   

恶劫老病死  常磨迮众生

四种大族姓  栴陀罗猎师   

在家及出家  持戒犯戒者

一切皆磨迮  无能救护者   

是故慧士夫  观察自己利

建立清净信  信佛法僧宝   

身口心清净  随顺于正法

 现世名称流  终则生天上。”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四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时,有尼干子七人、阇只罗七人、一舍罗七人,身皆粗大,彷徉行住只洹门外。

时,波斯匿王遥见斯等彷徉门外,即从座起,往至其前,合掌问讯,三自称名言:“我是波斯匿王、拘萨罗王!”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汝今何故恭敬斯等,三称姓名,合掌问讯?”

王白佛言:“我作是念: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斯等则是。”

佛告波斯匿王:“汝今且止。汝亦不知是阿罗汉、非阿罗汉,不得他心智故。且当亲近观其戒行,久而可知勿速自决,审谛观察勿但洛莫,当用智慧不以不智。经诸苦难堪能自辩,交契计挍真伪则分,见说知明久而则知,非可卒识,当须思惟智慧观察。”

王白佛言:“奇哉!世尊,善说斯理,言,久相习,观其戒行……乃至见说知明。我有家人,亦复出家,作斯等形相,周流他国,而复来还,舍其被服,还受五欲。是故当知世尊善说,应与同止,观其戒行……乃至言说如有智慧。”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以见形相  知人之善恶

  不应暂相见  而与同心志

有现身口密  俗心不敛摄   

犹如鋀石铜  涂以真金色

内怀鄙杂心  外现圣威仪   

游行诸国土  欺诳于世人。”

佛说此经已,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四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为首,并七国王及诸大臣悉共集会,作如是论议:五欲之中,何者第一?有一人言:色最第一!又复有称声、香、味、触为第一者。中有人言:“我等人人各说第一,竟无定判。当诣世尊,问如此义,如世尊说,当共忆持。”

尔时,波斯匿王为首,与七国王、大臣、眷属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七王与诸大臣如是论议:五欲功德,何者为胜?其中有言色胜、有言声胜、有言香胜、有言味胜、有言触胜,竟无决定,来问世尊,竟何者胜?”

佛告诸王:“各随意适,我悉有余说,以是因缘,我说五欲功德。然自有人于色适意,止爱一色,满其志愿,正使过上有诸胜色,非其所爱,不触不视,言己所爱最为第一,无过其上。如爱色者,声、香、味、触亦皆如是,当其所爱,辄言最胜,欢喜乐著,虽更有胜过其上者,非其所欲,不触不视:唯我爱者最胜最妙,无比无上。”

尔时,座中有一优婆塞,名曰栴檀,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善说,世尊!善说,善逝!”

佛告优婆塞:“善说,栴檀!快说,栴檀!”

时,栴檀优婆塞即说偈言:

“央伽族姓王  服珠璎珞铠

  摩竭众庆集  如来出其国

名闻普流布  犹如雪山王   

如净水莲华  清净无瑕秽

随日光开敷  芬香熏其国 

央耆国明显  犹如空中日

观如来慧力  如夜然炬火   

为眼为大明  来者为决疑!”

时,诸国王叹言:“善说,栴檀优婆塞!”

尔时,七王脱七宝上衣,奉优婆塞。时,彼七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尔时,栴檀优婆塞知诸王去已,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今七国王遗我七领上衣。唯愿世尊受此七衣,以哀愍故。”

尔时,世尊为哀愍故,受其七衣。栴檀优婆塞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其体肥大,举体流汗,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气息长喘。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身体极肥盛。”

大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患身肥大,常以此身极肥大故,惭耻厌苦。”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人当自系念  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  安消而保寿。”

时,有一年少,名郁多罗,于会中坐。

时,波斯匿王告郁多罗:“汝能从世尊受向所说偈,每至食时,为我诵否?若能尔者,赐金钱十万,亦常与食。”

郁多罗白王:“奉教当诵。”

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郁多罗知王去已,至世尊前,受所说偈,于王食时,食食为诵,白言:“大王,如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而说斯偈:

人当自系念  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  安消而保寿。”

如是,波斯匿王渐至后时,身体佣细,容貌端正,处楼阁上,向佛住处合掌恭敬,右膝著地,三说是言:“南无敬礼世尊、如来、应、等正觉……南无敬礼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与我现法利益、后世利益、现法后世利益,以其饭食知节量故。”

(一一五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时,有年少阿修罗来诣佛所,于佛面前粗恶不善语,瞋骂呵责。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不怒胜瞋恚  不善以善伏

  惠施伏悭贪  真言坏妄语

不骂亦不虐  常住贤圣心   

恶人住瞋恨  不动如山石

起瞋恚能持  胜制狂马车   

我说善御士  非彼摄绳者。”

时,年少阿修罗白佛言:“瞿昙,我今悔过!如愚如痴,不辩不善,于瞿昙面前诃骂毁辱。”

如是忏悔已,时,阿修罗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五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年少宾耆迦婆罗门来诣佛所,于世尊面前作粗恶不善语,瞋骂呵责。

尔时,世尊告年少宾耆迦:“若于一时吉星之日,汝当会诸宗亲眷属耶?”

宾耆白佛:“如是,瞿昙。”

佛告宾耆:“若汝宗亲不受食者,当如之何?”

宾耆白佛:“不受食者,食还属我。”

佛告宾耆:“汝亦如是,如来面前作粗恶不善语,骂辱呵责,我竟不受。如此骂者,应当属谁?”

宾耆白佛:“如是,瞿昙,彼虽不受,且以相赠,则便是与。”

佛告宾耆:“如是不名更相赠遗,何得便为相与?”

宾耆白佛:“云何名为更相赠遗,名为相与,云何名不受相赠遗,不名相与?”

佛告宾耆:“若当如是骂则报骂,瞋则报瞋,打则报打,斗则报斗,名相赠遗,名为相与。若复,宾耆,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斗不报斗,若如是者,非相赠遗,不名相与。”

宾耆白佛:“瞿昙,我闻古昔婆罗门长老宿重行道大师所说,如来、应、等正觉,面前骂辱,瞋恚诃责,不瞋不怒,而今瞿昙有瞋恚耶?”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瞋何有瞋  正命以调伏

  正智心解脱  慧者无有瞋

以瞋报瞋者  是则为恶人   

不以瞋报瞋  临敌伏难伏

 不瞋胜于瞋  三偈如前说。”

尔时,年少宾耆白佛言:“悔过,瞿昙!如愚如痴,不辩不善,而于沙门瞿昙面前粗恶不善语,瞋骂呵责。”

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五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觉,诣讲堂东荫荫中,露地经行。时,有健骂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来诣佛所,世尊面前作粗恶不善语,骂詈呵责。世尊经行,彼随世尊后行。世尊经行已竟,住于一处。

彼婆罗门言:“瞿昙伏耶?”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胜者更增怨  伏者卧不安

  胜伏二俱舍  是得安隐眠。”

婆罗门白言:“瞿昙,我今悔过!如愚如痴,不辩不善,何于瞿昙面前作粗恶不善语,骂詈呵责?”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复道而去。

(一一五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健骂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遥见世尊,作粗恶不善语,瞋骂呵责,把土坌佛。时,有逆风,还吹其土,反自坌身。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无瞋恨  骂辱以加者

  清净无结垢  彼恶还归己

 犹如土坌彼  逆风还自污。”

时,彼婆罗门白佛言:“悔过,瞿昙!如愚如痴,不善不辩,何于瞿昙面前粗恶不善语,瞋骂呵责?”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复道而去。

(一一五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有婆罗门名曰违义,闻沙门瞿昙从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闻已,作是念:“我当往诣沙门瞿昙所,闻所说法,当反其义。”作是念已,往诣精舍,至世尊所。尔时,世尊无量眷属围绕说法。世尊遥见违义婆罗门来,即默然住。

违义婆罗门白佛言:“瞿昙说法,乐欲闻之。”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违义婆罗门  未能解深义

  内怀嫉恚心  欲为法留难

调伏违反心  诸不信乐意   

息诸障碍垢  则解深妙说。”

时,违义婆罗门作是念:“沙门瞿昙已知我心!”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一一五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时,有不害婆罗门来诣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名不害,为称实否?”

佛告婆罗门:“如是称实者,若身不害,若口不害,若心不害,则为称实。”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心不杀害  口意亦俱然

  是则为离害  不恐怖众生。”

佛说此经已,不害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复道而去告婆罗门,告婆罗门。

(一一五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次第行乞至火与婆罗门舍。火与婆罗门遥见佛来,即具众美饮食,满钵与之。

如是二日、三日,乞食复至其舍,火与婆罗门遥见佛来,作是念:“秃头沙门何故数来,贪美食耶?”

尔时,世尊知火与婆罗门心念已,即说偈言:

“王天日日雨  田夫日夜耕

  数数殖种子  是田数收谷

如人数怀妊  乳牛数怀犊 

数数有求者  则能数惠施

数数惠施故  常得大名称   

数数弃死尸  数数哭悲恋

数数生数死  数数忧悲苦   

数数以火烧  数数诸虫食

若得贤圣道  不数受诸有   

亦不数生死  不数忧悲苦

 不数数火烧  不数诸虫食。”

时,火与婆罗门闻佛说偈,还得信心,复以种种饮食满钵与之。世尊不受,以因说偈而施故。

复说偈言:

“因为说偈法  不应受饮食

  当观察自法  说法不受食

婆罗门当知  斯则净命活   

应以余供养  纯净大仙人

已尽诸有漏  秽法悉已断   

供养以饮食  于其良福田

 欲求福德者  则我田为良。”

火与婆罗门白佛:“今以此食,应著何所?”

佛告婆罗门:“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有能食此信施,令身安乐。汝持是食去,弃于无虫水中,及少生草地。”

时,婆罗门即以此食持著无虫水中,水即烟出,沸声啾啾。譬如铁丸烧令火色,掷著水中,水即烟起,沸声啾啾,亦复如是,婆罗门持此饮食著水中,水即烟出,沸声啾啾。

于时火与婆罗门叹言:“甚奇,瞿昙,大德大力,能令此食而作神变!”

时,火与婆罗门因此饭食神变,得信敬心,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否?”

佛告婆罗门:“汝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

彼即出家已,作是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发须,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得阿罗汉,心善解脱。

(一一五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舍卫国中婆肆吒婆罗门女信佛、法、僧,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于佛、法、僧已离狐疑,于苦、习、尽、道亦离疑惑,见谛得果,得无间慧;其夫是婆罗豆婆遮种姓婆罗门;每至左右所为作时,有小得失,即称南无佛,向如来所住方面,随方合掌,三说是言:“南无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身纯金色,圆光一寻,方身圆满,如尼拘律树,善说妙法,牟尼之尊,仙人上首,是我大师!”

时,夫婆罗门闻之,瞋恚不喜,语其妇言:“为鬼著耶?无有此义,舍诸三明大德婆罗门,而称叹彼秃头沙门,黑暗之分,世所不称。我今当往共汝大师论议,足知胜如。”

妇语夫言:“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诸神、世人能共世尊、如来、应、等正觉,金色之身,圆光一寻,如尼拘律树圆满之身,言说微妙,仙人上首,我之大师共论议者。然今婆罗门且往,自可知之。”

时,婆罗门即往诣佛,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为杀于何等  而得安隐眠

  为杀于何等  令心得无忧

 为杀于何等  瞿昙所称叹?”

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之所念,而说偈言:

“杀于瞋恨者  而得安隐眠

  杀于瞋恚者  而心得无忧

瞋恚为毒本  能害甘种子   

能害于彼者  贤圣所称叹

 若能害彼者  其心得无忧。”

时,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闻佛所说,示教照喜,次第说法,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说欲味著为灾患烦恼,清净出要,远离随顺,福利清净,分别广说。譬如清净白氎,易为染色,如是,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即于座上,于四圣谛得无阂等,所谓苦、集、灭、道。

是婆罗门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疑惑,不由他度,于正法、律得无所畏,即从座起,偏露右肩,合掌白佛:“已度,世尊!已度,善逝!我今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已,尽其寿命,为优婆塞,证知我。”

时,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还归自家。

其妇优婆夷遥见夫来,见已,白言:“已与如来、应、等正觉,纯金色身,圆光一寻,如尼拘律树圆满之身,妙说之上,仙人之首,大牟尼尊,为我大师共论议耶?”

其夫答言:“我未尝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诸神、世人有能与如来、应、等正觉,真金色身,圆光一寻,如尼拘律树圆满之身,妙说之上,诸仙之首,牟尼之尊,汝之大师共论议也。汝今与我作好法衣,我持至世尊所出家学道。”

时,妇悉以鲜洁白氎,令作法衣。

时,婆罗门持衣往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言:“世尊,我今可得于世尊法中出家学道,修梵行否?”

佛告婆罗门:“汝今可得于此法、律出家学道,修诸梵行。”

即出家已,独静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出家学道……乃至得阿罗汉,心善解脱。

(一一五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有魔瞿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于家中常行布施,若一人来,施于一人,若二人、三人……乃至百千,悉皆施与。我如是施,得多福否?”

佛告婆罗门:“汝如是施,实得大福。所以者何?以于家中常行布施,一人来乞,即施一人,二人、三人……乃至百千,悉皆施与故,即得大福。”

时,魔瞿婆罗门即说偈言:

“在家所为作  布施复大会

  因此惠施故  欲求大功德

今问于牟尼  我之所应知   

同梵天所见  为我分别说

云何为解脱  胜妙之善趣   

云何修方便  得生于梵世

 云何随乐施  生明胜梵天?”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施者设大会  随彼爱乐施

  欢喜净信心  攀缘善功德

以其所建立  求离诸过恶   

远离于贪欲  其心善解脱

修习于慈心  其功德无量   

况复加至诚  广施设大会

若于其中间  所得诸善心   

正向善解脱  或余纯善趣

如是胜因缘  得生于梵世   

如是之惠施  其心平等故

 得生于梵世  其寿命延长。”

时,魔瞿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一一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有持金盖、著舍勒导从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无非婆罗门  所行为清净

  刹利修苦行  于静亦复乖

三典婆罗门  是则为清净   

如是清净者  不在余众生。”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不知清净道  及诸无上净

  于余求静者  至竟无净时。”

婆罗门白佛:“瞿昙说清净道及无上清净耶?何等为清净道,何等为无上清净?”

佛告婆罗门:“正见者为清净道。正见修习多修习,断贪欲、断瞋恚、断愚痴。若婆罗门贪欲永断,瞋恚、愚痴永断,一切烦恼永断,是名无上清净。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清净道。正定修习多修习已,断贪欲、断瞋恚、断愚痴。若婆罗门贪欲永断,瞋恚、愚痴永断,一切烦恼永断,是名无上清净。”

婆罗门白佛言:“瞿昙说清净道、无上清净耶?瞿昙,世务多事,今且辞还。”

佛告婆罗门:“宜知是时。”

持华盖著舍勒导从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一一六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云何为尸罗  云何正威仪

  云何为功德  云何名为业

 成就何等法  罗汉婆罗门?”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宿命忆念智  见生天恶趣

  得诸受生尽  牟尼明决定

知心善解脱  解脱一切贪   

具足于三明  三明婆罗门。”

佛说此经已,异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一一六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尊者阿难从世尊后。时,有二老男女,是其夫妇,年耆根熟,偻背如钩,诸里巷头,烧粪扫处,俱蹲向火。

世尊见彼二老夫妇,年耆愚老,偻背如钩,俱蹲向火,犹如老鹄,欲心相视,见已,告尊者阿难:“汝见彼夫妇二人,年耆愚老,偻背如钩,俱蹲向火,犹如老鹄,欲心相视否?”

阿难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此二老夫妇,于年少时盛壮之身,勤求财物者,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一富长者,若复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精勤修习者,亦可得阿罗汉第一上果;于第二分盛壮之身,勤求财物,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二富者,若复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者,亦可得阿那含果证;若于第三分中年之身,勤求财物,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三富者,若剃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者,亦可得为斯陀含果证。彼于今日,年耆根熟,无有钱财,无有方便,无所堪能,不复堪能,若觅钱财,亦不能得胜过人法。”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不行梵行故  不得年少财

  思惟古昔事  眠地如曲弓

不修于梵行  不得年少财   

犹如老鹄鸟  守死于空池。”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陀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六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如上说,差别者,唯说异偈言:

“老死之所坏  身及所受灭

  唯有惠施福  为随己资粮

依于善摄护  及修禅功德   

随力而行施  钱财及饮食

 于群则眠觉  非为空自活。”

佛说此经已,彼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杂阿含经卷四十三

(一一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讲堂,作如是论:“诸尊,如世尊说,波罗延低舍弥德勒所问:

若知二边者  于中永无著

说名大丈夫  不顾于五欲

 无有烦恼锁  超出缝紩忧。

诸尊,此有何义?云何边,云何二边,云何为中,云何为缝紩?云何思,以智知,以了了,智所知,了所了,作苦边,脱于苦?”

有一答言:“六内入处是一边,六外入处是二边,受是其中,爱为缝紩,习于受者,得彼彼因,身渐转增长出生,于此即法,以智知,以了了,智所知,了所了,作苦边,脱于苦。”

复有说言:“过去世是一边,未来世是二边,现在世名为中,爱为缝紩,习近此爱,彼彼所因,身渐触增长出生……乃至脱苦。”

复有说言:“乐受者是一边,苦受者是二边,不苦不乐是其中,爱为缝紩,习近此爱,彼彼所得,自身渐触增长出生……乃至脱苦。”

复有说言:“有者是一边,集是二边,受是其中,爱为缝紩,如是广说……乃至脱苦。”

复有说言:“身者是一边,身集是二边,爱为缝紩,如是广说……乃至脱苦。”

复有说言:“我等一切所说不同,所谓向来种种异说,要不望知,云何世尊有余之说,波罗延低舍弥德勒所问经?我等应往具问世尊,如世尊所说,我等奉持。”

尔时,众多比丘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向诸比丘集于讲堂,作如是言:于世尊所说波罗延低舍弥德勒所问经,所谓二边……乃至脱苦?有人说言:内六入处是说一边,外六入处是说二边,受是其中,爱为缝紩……如前广说,悉不决定。今日故来请问世尊,具问斯义,我等所说,谁得其义?”

佛告诸比丘:“汝等所说,皆是善说。我今当为汝等说有余经。我为波罗延低舍弥德勒有余经说,谓触是一边,触集是二边,受是其中,爱为缝紩,习近爱已,彼彼所得,身缘触增长出生,于此法,以智知,以了了,智所知,了所了,作苦边,脱于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六五)如是我闻:一时,尊者宾头卢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时,有婆蹉国王,名优陀延那,诣尊者宾头卢所,共相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

婆蹉王优陀延那白尊者宾头卢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已否?”

尊者宾头卢答言:“大王,大王且问,知者当答。”

婆蹉王优陀延那问尊者宾头卢:“何因何缘,新学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极安乐住,诸根欣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乐静少动,任他而活,野兽其心,堪能尽寿,修持梵行,纯一清净?”

尊者宾头卢答言:“如佛所说:‘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为比丘说,汝诸比丘,若见宿人,当作母想,见中年者,作姊妹想,见幼稚者,当作女想。’以是因缘,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隐乐住,诸根敷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乐静少动,任他而活,野兽其心,堪能尽寿,修持梵行,纯一清净。”

婆蹉王优陀延那语尊者宾头卢言:“今诸世间贪求之心,若见宿人,而作母想,见中年者,作姊妹想,见幼稚者,而作女想,当于尔时,心亦随起,贪欲烧燃、瞋恚烧燃、愚痴烧燃,要当更有胜因缘否?”

尊者宾头卢语婆蹉王优陀延那:“更有因缘,如世尊说:‘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为比丘说,此身从足至顶,骨干肉涂,覆以薄皮,种种不净充满其中,周遍观察,发、毛、爪、齿、尘垢、流唌、皮、肉、白骨、筋、脉、心、肝、肺、脾、肾、肠、肚、生藏、熟藏、胞、泪、汗、涕、沫、肪、脂、髓、痰、[病-丙+阴]、脓、血、脑、汁、屎、溺。’大王,此因此缘故,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隐乐住……乃至纯一满净。”

婆蹉王优陀延那语尊者宾头卢:“人心飘疾,若观不净,随净想现,颇更有因缘,令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隐乐住……乃至纯一满净否?”

尊者宾头卢言:“大王,有因有缘,如世尊说: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告诸比丘,汝等应当守护根门,善摄其心,若眼见色时,莫取色相,莫取随形好,增上执持,若于眼根不摄敛住,则世间贪、爱、恶不善法则漏其心,是故此等当受持眼律仪;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乃至受持意律仪。”

尔时,婆蹉王优陀延那语尊者宾头卢:“善哉!善说法……乃至受持诸根律仪。尊者宾头卢,我亦如是,有时不守护身,不持诸根律仪,不一其念,入于宫中,其心极生贪欲炽燃、愚痴烧燃。正使闲房独处,亦复三毒烧燃其心,况复宫中?又我有时善护其身,善摄诸根,专一其念,入于宫中,贪欲、恚、痴不起烧燃其心。于内宫中尚不烧身,亦不烧心,况复闲独?以是之故,此因此缘,能令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隐乐住……乃至纯一满净。”

时,婆蹉王优陀延那闻尊者宾头卢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一一六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手故知有取舍,有足故知有往来,有关节故知有屈伸,有腹故知有饥渴,如是,比丘,有眼故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诸比丘,若无手则不知取舍,若无足则不知往来,若无关节则不知有屈伸,若无腹则不知有饥渴,如是,诸比丘,若无眼则无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六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河中草,有龟于中住止。时,有野干饥行觅食,遥见龟虫,疾来捉取。龟虫见来,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头足,欲取食之。久守,龟虫永不出头,亦不出足。野干饥乏,瞋恚而去。诸比丘,汝等今日亦复如是,知魔波旬常伺汝便,冀汝眼著于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念法,欲令出生染著六境。是故,比丘,汝等今日常当执持眼律仪住,执持眼根律仪住,恶魔波旬不得其便,随出随缘,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于其六根若出若缘,不得其便,犹如龟虫,野干不得其便。”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龟虫畏野干  藏六于壳内

  比丘善摄心  密藏诸觉想

 不依不怖彼  覆心勿言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六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穬麦著四衢道头,有六壮夫执杖共打,须臾尘碎,有第七人执杖重打,诸比丘,于意云何,如穬麦聚,六人共打,七人重打,当极碎否?”

诸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诸比丘:“如是愚痴士夫六触入处之所捶打。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常所捶打,耳、鼻、舌、身、意触入处,常所捶打。彼愚痴士夫为六触入处之所捶打,犹复念求当来世有,如第七人重打令碎。比丘,若言是我,是则动摇,言是我所,是则动摇,未来当有,是则动摇,未来当无,是则动摇,当复有色,是则动摇,当复无色,是则动摇,当复有想,是则动摇,当复无想,是则动摇,当复非有想非无想,是则动摇。动摇故病,动摇故痈,动摇故刺,动摇故著。正观察动摇故苦者,得不动摇心,多修习住,系念正知。如动摇,如是思量虚诳、有行因、爱,言我,是则为爱,言我所,是则为爱,言当来有,是则为爱,言当来无,是则为爱,当有色,是则为爱,当无色,是则为爱,当有想,是则为爱,当无想,是则为爱,当非想非非想,是则为爱。爱故为病,爱故为痈,爱故为刺。若善思观察爱生苦者,当多住离爱心,正念正智。

诸比丘,过去世时,阿修罗兴军与帝释斗。时,天帝释告三十三天:‘今日诸天、阿修罗苦战,若诸天胜,阿修罗不如者,当生执阿修罗,缚以五系,送还天宫。’

阿修罗语其众言:‘今阿修罗军与诸天战,若阿修罗胜,诸天不如者,当生执帝释,缚以五系,还归阿修罗宫。’

当其战诤,诸天得胜,阿修罗不如。时,三十三天生执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缚以五系,还归天宫。尔时,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身被五系,置于正法殿上,以种种天五欲乐而娱乐之。

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作是念:‘唯阿修罗贤善聪慧。诸天虽善,我今且当还归阿修罗宫。’作是念时,即自见身被五系缚,诸天五欲自然化没。

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复作是念:‘诸天贤善,智慧明彻。阿修罗虽善,我今且当住此天宫。’作是念时,即自见身五缚得解,诸天五欲自然还出。

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乃至有如是微细之缚,魔波旬缚转细。于是心动摇时,魔即随缚,心不动摇,魔即随解。是故,诸比丘,多住不动摇心,正念正智,应当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六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比丘尼,眼、色、识因缘生,若欲、若贪、若昵、若念、若决定著处,于彼诸心善自防护。所以者何?此等皆是恐畏之道,有碍、有难,此恶人所依,非善人所依,是故应自防护,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譬如田夫有好田苗,其守田者懒惰放逸,栏牛噉食,愚痴凡夫亦复如是,六触入处……乃至放逸亦复如是。若好田苗,其守田者心不放逸,栏牛不暴,设复入田,尽驱令出;所谓若心、若意、若识,多闻圣弟子于五欲功德善自摄护,尽止令灭。若好田苗,其守护田者不自放逸,栏牛入境,左手牵鼻,右手执杖,遍身捶打,驱出其田,诸比丘,于意云何,彼牛遭苦痛已,从村至宅,从宅至村,复当如前过食田苗否?”

答言:“不也,世尊。所以者何?忆先入田遭捶杖苦故。”

“如是,比丘,若心、若意、若识,多闻圣弟子于六触入处极生厌离、恐怖,内心安住,制令一意。

诸比丘,过去世时,有王闻未曾有好弹琴声,极生爱乐,耽湎染著,问诸大臣:‘此何等声,甚可爱乐?’

大臣答言:‘此是琴声。’

语大臣:‘取彼声来。’

大臣受教,即往取琴来,白言:‘大王,此是琴作好声者。’

王语大臣:‘我不用琴,取其先闻可爱乐声来。’

大臣答言:‘如此之琴,有众多种具,谓有柄、有槽、有丽、有弦、有皮,巧方便人弹之,得众具因缘乃成音声,非不得众具而有音声。前所闻声,久已过去,转亦尽灭,不可持来。’

尔时,大王作是念言:‘咄,何用此虚伪物为!世间琴者是虚伪物,而令世人耽湎染著。汝今持去,片片析破,弃于十方。’

大臣受教,析为百分,弃于处处。

如是,比丘,若色、受、想、思、欲,知此诸法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而便说言是我、我所,彼于异时,一切悉无。诸比丘,应作如是平等正智,如实观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癞病人,四体疮坏,入茅荻中,为诸刺叶针刺所伤,倍增苦痛,如是愚痴凡夫六触入处受诸苦痛亦复如是。如彼癞人,为草叶针刺所伤,脓血流出,如是愚痴凡夫,其性弊暴,六触入处所触则起瞋恚,恶声流出,如彼癞人。所以者何?愚痴无闻凡夫心如癞疮。我今当说律仪、不律仪。云何律仪,云何不律仪?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贪著,不可念色而起瞋恚,于彼次第随生众多觉想相续,不见过患,复见过患,不能除灭;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比丘,是名不律仪。云何律仪?多闻圣弟子若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众多觉想相续住,见色过患,见过患已,能舍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律仪。”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七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士夫游空宅中,得六种众生:一者得狗,即执其狗,系著一处;次得其鸟,次得毒蛇,次得野干,次得失收摩罗,次得猕猴,得斯众生,悉缚一处。其狗者,乐欲入村;其鸟者,常欲飞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乐向冢间;失收摩罗者,长欲入海;猕猴者,欲入山林。此六众生悉系一处,所乐不同,各各嗜欲到所安处,各各不相乐于他处,而系缚故,各用其力,向所乐方,而不能脱。如是六根种种境界,各各自求所乐境界,不乐余境界。眼根常求可爱之色,不可意色则生其厌;耳根常求可意之声,不可意声则生其厌;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则生其厌;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则生其厌;身根常求可意之触,不可意触则生其厌;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则生其厌。此六种根种种行处,种种境界,各各不求异根境界。此六种根其有力者,堪能自在,随觉境界;如彼士夫系六众生于其坚柱,正出用力随意而去,往反疲极,以绳系故,终依于柱。诸比丘,我说此譬,欲为汝等显示其义。六众生者,譬犹六根;坚柱者,譬身念处。若善修习身念处,有念、不念色,见可爱色则不生著,不可爱色则不生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于可意法则不求欲,不可意法则不生厌,是故,比丘,当勤修习,多住身念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七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有四蚖蛇,凶恶毒虐,盛一箧中。时,有士夫聪明不愚,有智慧,求乐厌苦,求生厌死。

时,有一士夫语向士夫言:‘汝今取此箧盛毒蛇,摩拭洗浴,恩亲养食,出内以时。若四毒蛇脱有恼者,或能杀汝,或令近死,汝当防护!’尔时,士夫恐怖驰走。‘忽有五怨,拔刀随逐,要求欲杀,汝当防护!’尔时,士夫畏四毒蛇及五拔刀怨,驱驰而走。人复语言:‘士夫,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尔时,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怨及内六贼,恐怖驰走,还入空村;见彼空舍,危朽腐毁,有诸恶物,捉皆危脆,无有坚固。人复语言:‘士夫,是空聚落当有群贼,来必掩害汝!’尔时,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贼、内六恶贼、空村群贼,而复驰走;忽尔道路临一大河,其水浚急,但见此岸有诸怖畏,而见彼岸安隐快乐,清凉无畏,无桥船可渡得至彼岸,作是思惟:‘我取诸草木,缚束成筏,手足方便,渡至彼岸。’作是念已,即拾草木,依于岸傍,缚束成筏,手足方便,截流横渡。如是士夫免四毒蛇、五拔刀怨、六内恶贼,复得脱于空村群贼,渡于浚流,离于此岸种种怖畏,得至彼岸安隐快乐。我说此譬,当解其义。比丘,箧者,譬此身色粗四大。四大所造精血之体,秽食长养,沐浴衣服,无常变坏危脆之法。毒蛇者,譬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地界若诤,能令身死,及以近死,水、火、风诤亦复如是。五拔刀怨者,譬五受阴。六内贼者,譬六爱喜。空村者,譬六内入。善男子,观察眼入处,是无常变坏,执持眼者,亦是无常虚伪之法,耳、鼻、舌、身、意入处亦复如是。空村群贼者,譬外六入处。眼为可意、不可意色所害,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为可意、不可意法所害。浚流者,譬四流: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河者,譬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此岸多恐怖者,譬有身。彼岸清凉安乐者,譬无余涅槃。筏者,譬八正道。手足方便截流渡者,譬精进勇猛到彼岸。婆罗门住处者,譬如来、应、等正觉。如是,比丘,大师慈悲安慰弟子,为其所作,我今已作。汝今亦当作其所作,于空闲树下,房舍清净,敷草为座,露地、冢间,远离边坐,精勤禅思,慎莫放逸,令后悔恨,此则是我教授之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七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一切苦法集、灭、味、患、离如实知见,见五欲犹如火坑;如是观察五欲已,于五欲贪、欲爱、欲念、欲著不永覆心,知其欲心行处、住处,而自防闭;行处、住处逆防闭已,随其行处、住处,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

云何名为多闻圣弟子于一切苦法集、灭、味、患、离如实知见?多闻圣弟子于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多闻圣弟子于一切苦法集、灭、味、患、离如实知见。云何多闻圣弟子见五欲如火坑……乃至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永覆心?譬如近一聚落,边有深坑,满中盛火,无有烟焰。时,有士夫不愚不痴,聪明黠慧,乐乐厌苦,乐生恶死。彼作是念:‘此有火坑,满中盛火,我若堕中,必死无疑。’于彼生远、思远、欲远。如是多闻圣弟子见五欲如火坑……乃至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永覆心。若行处、住处逆防逆知……乃至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譬如聚落边有奈林,多诸棘刺。时,有士夫入于林中,有所营作,入林中已,前后左右上下尽有棘刺。尔时,士夫正念而行、正念来去、正念明目、正念端视、正念屈身。所以者何?莫令利刺伤坏身故。多闻圣弟子亦复如是,若依聚落城邑而住,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护其身,善执其心,正念安住、正念而行、正念明目、正念观察。所以者何?莫令利刺伤圣法、律。云何利刺伤圣法、律?谓可意爱念之色,是名利刺伤圣法、律。云何是可意爱念之色伤圣法、律?谓五欲功德:眼识色生爱念,长养欲乐,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生爱念,长养欲乐,是名可爱念色伤圣法、律,是名多闻圣弟子所行处、所住处逆防逆知……乃至不令世间贪、忧、不善法以漏其心。或时多闻圣弟子失于正念,生恶不善觉,长养欲、长养恚、长养痴,是钝根多闻圣弟子虽起集灭,以欲覆心。譬如铁丸,烧令极热,以少水洒,寻即干消,如是多闻圣弟子钝根生念,寻灭如是。

多闻圣弟子如是行,如是住,若王、大臣若亲往诣其所,请以俸禄,语言:‘男子,何用剃发,执持瓦器,身著袈裟,家家乞食为?不如安慰服五欲乐,行施作福。’云何,比丘,多闻圣弟子,国王、大臣、诸亲檀越请以俸禄,彼当还戒退减以否?”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多闻圣弟子于一切苦法集、灭、味、患、离如实知见故,见火坑,譬五欲……乃至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永覆心,行处、住处逆防逆知……乃至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若复为国王、大臣、亲族请以俸禄,还戒退减,无有是处。”

佛告诸比丘:“善哉,善哉!彼多闻圣弟子其心长夜临趣、流注、浚输,向于远离,向于离欲,而于涅槃,寂静,舍离,乐于涅槃,于有漏处,寂灭清凉,若为国王、长者、亲族所请,还戒退减者,无有是处,余得大苦。譬如恒河,长夜临趣、流注、浚输东方,多众断截,欲令临趣、流注、浚输西方,宁能得否?”

答言:“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恒水长夜流注东方,欲令西流,未而可得。彼诸大众徒辛苦耳。”

“如是多闻圣弟子长夜临趣、流注、浚输,向于远离……乃至欲令退减,无有是处,徒辛苦耳。”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七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阿毘阇恒水边。

时,有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于上增修梵行,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观察水,见恒水中有一大树,随流而下,语彼比丘:“汝见此恒水中大树流否?”

答言:“已见,世尊。”

佛告比丘:“此大树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水底,不阂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败,当随水流,顺趣、流注、浚输大海否?”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言:“比丘亦复如是,亦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水底,不阂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败,临趣、流注、浚输涅槃。”

比丘白佛:“云何此岸,云何彼岸,云何沈没,云何洲渚,云何洄澓,云何人取,云何非人取,云何腐败?善哉,世尊,为我广说,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此岸者,谓六入处。彼岸者,谓六外入处。人取者,犹如有一习近俗人及出家者,若喜、若忧、若苦、若乐,彼彼所作,悉与共同始终相随,是名人取。非人取者,犹如有人愿修梵行:‘我今持戒、苦行、修诸梵行,当生在处,在处天上。’是非人取。洄澓者,犹如有一还戒退转。腐败者,犯戒行恶不善法,腐败寡闻,犹莠稗、吹贝之声,非沙门为沙门像,非梵行为梵行像。如是,比丘,是名不著此彼岸……乃至浚输涅槃。”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时,彼比丘独一静处,思惟佛所说水流大树经教……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得阿罗汉。

时,有牧牛人,名难屠,去佛不远,执杖牧牛,比丘去已,诣世尊所,稽首礼足,于一面住,白佛言:“世尊,我今堪能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没,不阂洲渚,非人所取,不非人取,不入洄澓,亦不腐败。我得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修梵行否?”

佛告牧牛者:“汝送牛还主否?”

牧牛者言:“诸牛中悉有犊牛,自能还归,不须送也。但当听我出家学道。”

佛告牧牛者:“牛虽能还家,汝今已受食人衣食,要当还报其家主。”

时,牧牛者闻佛教已,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尊者舍利弗在此会中,牧牛者去不久,白佛言:“世尊,难屠牧牛者求欲出家,世尊何故遣还归家?”

佛告舍利弗:“难屠牧牛者若还住家受五欲者,无有是处,牛付主人已,辄自当还,于此法,律出家学道,净修梵行……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得阿罗汉。”

时,难屠牧牛者以牛付主人已,还至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牛已付主,听我于正法、律出家学道。”

佛告难屠牧牛者:“汝得于此法、律出家、受具足,得比丘分。”

出家已,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增修梵行……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

(一一七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处坐禅,作是思惟:“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作是念已,诣诸比丘,语诸比丘言:“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令见清净?”

比丘答言:“尊者,于六触入处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比丘,作如是知、如是见者,得见清净。”

是比丘闻彼比丘记说,心不欢喜,复诣余比丘所,问彼比丘言:“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彼比丘答言:“于六界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得见清净。”

时,比丘闻其记说,心亦不喜,复诣余比丘,作是问言:“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彼比丘答言:“于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作如是知、如是见,得见清净。”

是比丘闻诸比丘记说,心亦不喜,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静思惟:‘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作是念已,诣诸比丘……三处所说,具白世尊。我闻彼说,心不欢喜,来诣世尊,故以此义请问世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佛告比丘:“过去世时,有一士夫,未曾见紧兽,往诣曾见紧兽者,问曾见紧兽士夫言:‘汝知紧兽否?’

答言:‘知。’

复问:‘其状云何?’

答言:‘其色黑如火烧柱。’当彼见时,紧兽黑色,如火烧柱。

时,彼士夫闻紧兽黑色如火烧柱,不大欢喜,复更诣一曾见紧兽士夫,复问彼言:‘汝知紧兽否?’

彼答言:‘知。’

复问:‘其状云何?’

彼曾见紧兽士夫答言:‘其色赤而开敷,状似肉段。’彼人见时,紧兽开敷,实似肉段。

是士夫闻彼所说,犹复不喜,复更诣余曾见紧兽士夫,问:‘汝知紧兽否?’

答言:‘知。’

复问:‘其状云何?’

答言:‘毶毶下垂,如尸利沙果。’

是人闻已,心复不喜,复行问余知紧兽者,问:‘汝知紧兽否?’

彼答言:‘知。’

又问:‘其状云何?’

彼复答言:‘其叶青、其叶滑、其叶长广,如尼拘娄陀树。’

如彼士夫问其紧兽,闻则不喜,处处更求,而彼诸人见紧兽者,随时所见,而为记说,是故不同,如是,诸比丘,若于独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所因思惟法不起诸漏,心得解脱,随彼所见,而为记说。

汝今复听我说譬,其智者以譬喻得解。譬如有边国王,善治城壁,门下坚固,交道平正,于四城门置四守护,悉皆聪慧,知其来去。当其城中,有四交道,安置床榻,城主坐上。

若东方使来,问守门者:‘城主何在?’

彼即答言:‘主在城中四交道头,床上而坐。’

彼使闻已,往诣城主,受其教令,复道而还。

南、西、北方远使来人,问守门者:‘城主何在?’

彼亦答言:‘在其城中四交道头。’彼使闻已,悉诣城主,受其教令,各还本处。”

佛告比丘:“我说斯譬,今当说义。所谓城者,以譬人身粗色,如箧毒蛇譬经说。善治城壁者,谓之正见。交道平正者,谓内六入处。四门者,谓四识住。四守门者,谓四念处。城主者,谓识受阴。使者,谓正观。如实言者,谓四真谛。复道还者,以八圣道。”

佛告比丘:“若大师为弟子所作,我今已作,以哀愍故……如箧毒蛇譬经说。”

尔时,比丘闻佛说已,专精思惟,不放逸住,增修梵行……乃至不受后有,成阿罗汉。

(一一七六)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释氏人间游行,至迦毘罗卫国,住尼拘娄陀园。尔时,迦毘罗卫释氏作新讲堂,未有诸沙门、婆罗门、释迦年少及诸人民在中住者,闻世尊来至释氏迦毘罗卫人间游行,住尼拘娄陀园,论苦乐义:“此堂新成,未有住者,可请世尊与诸大众于中供养,得功德福报,长夜安隐,然复我等当随受用。”作是议已,悉共出城,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为诸释氏演说要法,示教照喜已,默然而住。

时,诸释氏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释氏新作讲堂,未有住者,今请世尊及诸大众于中供养,得功德福利,长夜安隐,然后我等当随受用。”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时,诸释氏知世尊受请已,稽首佛足,各还其所,即以其日,以车舆经纪,运其众具,庄严新堂,敷置床座,软草布地,备香油灯,众事办已,往诣佛所,稽首白言:“众事办已,惟圣知时。”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前后围绕,至新堂外,洗足已,然后上堂,于中柱下,东向而坐。时,诸比丘亦洗足已,随入讲堂,于世尊后,西面东向,次第而坐。时,诸释氏即于东面西向而坐。

尔时,世尊为诸释氏广说要法,示教照喜已,语诸释氏:“瞿昙,初夜已过,于时可还迦毘罗越。”

时,诸释氏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知释氏去已,告大目揵连:“汝当为诸比丘说法。我今背疾,当自消息。”

时,大目揵连默然受教。尔时,世尊四亵郁多罗僧安置胁下,卷襞僧伽梨,置于头下,右胁而卧,屈膝累足,系念明相,作起想思惟。

尔时,大目揵连语诸比丘:“佛所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清白梵行。我今当说漏、不漏法,汝等谛听。云何为漏法?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乐著,不可念色而起憎恶,不住身念处,于心解脱、慧解脱无少分智,而起种种恶不善法,不无余灭,不无余永尽,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比丘,如是者,天魔波旬往诣其所,伺其虚短,于其眼色,即得其阙;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即得其阙。譬如枯干草积,四方火起,寻时即烧,如是,比丘,于其眼色,天魔波旬即得其阙,如是,比丘,不胜于色;于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受制于法,不能胜法;不胜色,不胜声、香、味、触、法,亦复不胜意不善法、诸烦恼炽然苦报,及未来世生、老、病、死。诸尊,我从世尊亲受于此诸有漏法,是名有漏法经。

云何无漏法经?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乐著,不可念色不起憎恶,系念而住,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于彼已起恶不善法无余灭尽,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如是像类比丘,弊魔波旬往诣其所,于其眼色伺求其短,不得其短,于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伺求其短,不得其短。譬如楼阁,墻壁牢固,窗户重闭,埿涂厚密,四方火起,不能烧然,斯等比丘亦复如是,弊魔波旬往诣其所,伺求其短,不得其短。如是比丘能胜彼色,不为彼色之所胜也;胜于声、香、味、触、法,不为彼法之所胜也;若胜于色,胜于声、香、味、触、法已,亦复胜于恶不善法、烦恼炽燃苦报,及未来世生、老、病、死。我亲从世尊面受此法,是名无漏法经。”

尔时,世尊知大目揵连说法竟,起正身坐,系念在前,告大目揵连:“善哉,善哉!目揵连,为人说此经法,多所饶益,多所过度,长夜安乐诸天世人。”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当受持漏、无漏法经,广为人说。所以者何?义具足故,法具足故,梵行具足故,开发神通,正向涅槃……乃至信心善男子,在家、出家,当受持读诵,广为人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七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灰河,南岸极热,多诸利刺,在于暗处,众多罪人在于河中随流漂没。中有一人,不愚不痴,聪明黠慧,乐乐厌苦,乐生厌死,作如是念:‘我今何缘在此灰河,南岸极热,又多利刺,在暗冥处随流漂没?我当以手足方便,逆流而上。’渐见小明,其人默念:‘今已疾强见此小明。’复运手足,勤加方便,遂见平地;即住于彼,观察四方,见大石山,不断不坏,亦不穿穴,即登而上;复见清凉八分之水,所谓冷、美、轻、软、香、净,饮时不噎,咽中不阂,饮已安身;即入其中,若浴若饮,离诸恼热;然后复进大山上,见七种华,谓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修揵提华、弥离头揵提花、阿提目多花;闻花香已,复上石山,见四层阶堂,即坐其上,见五柱帐,即入其中,敛身正坐;种种枕褥,散花遍布,庄严妙好,而于其中自恣坐卧,凉风四凑,令身安隐;坐高林下,高声唱言:‘灰河众生诸贤正士,如彼灰河,南岸极热,多诸利刺,其处暗冥,求出于彼河中。’有闻声者,乘声问言:‘何方得出,从何处出?’其中有言:‘汝何须问何处得出?彼唤声者亦自不知、不见从何而出。彼亦当复在此灰河,南岸极热,多诸利刺,于暗冥中随流来下,用问彼为?’如是,比丘,我说此譬,今当说义。

灰者,谓三恶不善觉。云何三?欲觉、恚觉、害觉。河者,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南岸极热者,谓内、外六入处。多诸利刺者,谓五欲功德。暗冥处者,谓无明障闭慧眼。众多人者,谓愚痴凡夫。流,谓生死河。中有一人不愚不痴者,谓菩萨摩诃萨。手足方便,逆流上者,谓精勤修学。微见小明者,谓得法忍。得平地者,谓持戒。观四方者,谓见四真谛。大石山者,谓正见。八分水者,谓八圣道。七种花者,谓七觉分。四层堂者,谓四如意足。五柱怅者,谓信等五根。正身坐者,谓无余涅槃。散花遍布者,谓诸禅、解脱、三昧、正受。自恣坐卧者,谓如来、应、等正觉。四方风吹者,谓四增心见法安乐住。举声唱唤者,谓转法轮。彼有人问:‘诸贤正士何处去,何处出?’者,谓舍利弗、目揵连等诸贤坐比丘。于中有言:‘汝何所问?彼亦不知不见有所出处。彼亦当复于此灰河,南岸极热,多诸利刺,于暗冥处随流来下。’者,谓六师等诸邪见辈,所谓富兰那迦叶、末伽梨瞿舍梨子、散阇耶毘罗胝子、阿耆qi2多枳舍钦婆罗、伽拘罗迦毡延、尼揵连陀阇提弗多罗,及余邪见辈。如是,比丘,大师为诸声闻所作,我今已作,汝今当作所作……如前箧毒蛇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杂阿含经卷四十四

(一一七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弥絺罗国菴罗园中。时,有婆四吒婆罗门尼,有六子相续命终,念子发狂,裸形被发,随路而走,至弥絺罗菴罗园中。尔时,世尊无量大众围绕说法。婆四吒婆罗门尼遥见世尊,见已,即得本心,惭愧羞耻,敛身蹲坐。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取汝郁多罗僧与彼婆四吒婆罗门尼,令著听法。”

尊者阿难即受佛教,取衣令著。时,婆罗门尼得衣著已,至于佛前,稽首礼佛,退坐一面。尔时,世尊为其说法,示教照喜已,如佛常法,说法次第……乃至信心清净,受三自归,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彼婆四吒优婆夷于后时,第七子忽复命终,彼优婆夷都不啼哭忧悲恼苦。

时,婆四吒优婆夷夫说偈而告婆四吒优婆夷言:

“先诸子命终  念子生忧苦

  昼夜不饮食  乃至发狂乱

 今丧第七子  而不生忧苦?”

婆四吒优婆夷即复说偈答其夫言:

“儿孙有千数  因缘和合生

  长夜迁过去  我与君亦然

子孙及宗族  其数无限量   

彼彼所生处  更互相残食

若知生要者  何足生忧苦   

我已知出离  生死存亡相

 不复生忧苦  入佛正教故。”

时,婆四吒优婆夷夫说偈叹曰:

“未曾所闻法  而今闻汝说

  何处闻说法  不念子忧悲?”

婆四吒优婆夷说偈答言:

“今日等正觉  在弥絺罗国

  菴罗树园中  永离一切苦

演说一切苦  苦习苦寂灭   

贤圣八正道  安隐趣涅槃

则是我大师  深乐其正教   

我已知正法  能开子忧苦。”

其夫婆罗门复说偈言:

“我今亦当往  弥絺菴罗园

  彼世尊亦当  开我子忧苦。”

优婆夷复说偈言:

“当观等正觉  柔软金色身

  不调者能调  广度海流人。”

尔时,婆罗门即严驾,乘于马车,诣弥絺罗菴罗园,遥见世尊,转增信乐,诣大师前。彼时,大师即为说偈,开其法眼,苦、习、灭、道,正向涅槃。彼即见法,成无间等,既知法已,请求出家。

时,婆罗门即得出家,独静思惟……乃至得阿罗汉,世尊记说,于第三夜,逮得三明;得三明已,佛即告之,命遣御者乘车还家,告婆四吒优婆夷,令发随喜,语言:“婆罗门往见世尊,得净信心,奉事大师,即为说法,为开法眼,见苦圣谛、苦集、苦灭、贤圣八道,安趣涅槃,成无间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世尊记说,于第三夜,具足三明。”

时,彼御者奉教疾还。

时,婆四吒优婆夷遥见御者空车而还,即遥问言:“婆罗门为见佛否?佛为说法,开示法眼,见圣谛否?”

御者白言:“婆罗门已见世尊,得净信心,奉事大师,为开法眼,说四圣谛,成无间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专精思惟,世尊记说,于第三夜,具足三明。”

时,优婆夷心即随喜,语御者言:“车马属汝,加复赐汝金钱一千,已汝传信言,婆罗门宿阇谛,已得三明,令我欢喜故。”

御者白言:“我今何用车马金钱为?车马金钱还优婆夷,我今当还婆罗门所,随彼出家。”

优婆夷言:“汝意如此,便可速还,不久亦当如彼所得,具足三明,随后出家。”

御者白言:“如是,优婆夷,如彼出家,我亦当然。”

优婆夷言:“汝父出家,汝随出家,我今不久亦当随去。如空野大龙,乘虚而游,其余诸龙、龙子、龙女悉皆随去,我亦如是,执持衣钵,易养易满。”

御者白言:“优婆夷,若如是者,所愿必果,不久当见优婆夷少欲知足,执持衣钵,人所弃者,乞受而食,剃发染衣,于阴、界、入断除爱欲,离贪系缚,尽诸有漏。”

彼婆罗门及其御者、婆四吒优婆夷、优婆夷女孙陀槃梨,悉皆出家,究竟苦边。

(一一七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国大林精舍。

时,有毘梨耶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晨朝买牛,未偿其价,即日失牛,六日不见。时,婆罗门为觅牛故,至大林精舍。遥见世尊坐一树下,仪容挺特,诸根清净,其心寂默,成就止观,其身金色,光明焰照,见已,即诣其前,而说偈言:

“云何无所求  空寂在于此

  独一处空闲  而得心所乐?”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若失若复得  于我心不乱

  婆罗门当知  莫谓彼如我

 心计于得失  其心不自在。”

时,婆罗门复说偈言:

“最胜梵志处  如比丘所说

  我今当自说  真实语谛听。

沙门今定非  晨朝失牛者   

六日求不得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非  种殖胡麻田   

虑其草荒没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非  种稻田乏水   

畏叶枯便死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寡女有七人

 悉养孤遗子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七不爱念子   

放逸多负债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债主守其门

 求索长息财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七领重卧具  

 忧勤择诸虫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赤眼黄发妇  

 昼夜闻恶声  是故安乐住。

 沙门今定无  空仓群鼠戏  

 常忧其羸乏  是故安乐住。”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我今日定不  晨朝失其牛

  六日求不得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种殖胡麻田   

常恐其荒没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种稻田乏水   

畏叶便枯死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寡女有七人   

悉养孤遗子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七不爱念子   

放逸多负债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债主守其门   

求索长息财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七领重卧具   

忧勤择诸虫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黄头赤眼妇   

昼夜闻恶声  是故安乐住。

我今日定无  空仓群鼠戏 

常忧其羸乏  是故安乐住。

不舍念不念  众生安乐住   

断欲离恩爱  而得安乐住。”

尔时,世尊为精进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如佛常法,次第说法:布施、持戒……乃至于正法中,心得无畏,即从座起,合掌白佛:“我今得于正法、律出家学道,成比丘分,修梵行否?”

佛告婆罗门:“汝今可得于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修诸梵行。”……乃至得阿罗汉,心善解脱。

尔时,精进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得阿罗汉,缘自觉知,得解脱乐,而说偈言:

“我今甚欣乐  大仙法之上

  得离贪欲乐  不空见于佛。”

(一一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娑罗树林婆罗门聚落。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婆罗门聚落乞食,有非时云起。

尔时,世尊作是念:“我今当往婆罗门聚落婆罗长者大会堂中。”作是念已,即往向彼大会堂所。

时,婆罗门长者悉集堂上,遥见世尊,共相谓言:“彼剃头沙门竟知何法?”

尔时,世尊告彼婆罗聚落婆罗门长者言:“诸婆罗门有知法者,有不知者,刹利长者亦有知法者,有不知法者。”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非朋欲胜朋  王不伏难伏

  妻不求胜夫  无子不恭父

 无会无智者  无智不法言 

 贪恚痴悉断  是则名智者。”

时,彼婆罗门长者白佛言:“善士瞿昙,善士夫可入此堂,就座而坐。”世尊坐已,即白言:“瞿昙说法,我等乐听。”

尔时,世尊为彼大会婆罗门长者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复说偈言:

“愚智群聚会  非说孰知明

  能说寂静道  因说智则辩

说者显正法  建立大仙幢   

善说为仙幢  法为罗汉幢。”

尔时,世尊为婆罗聚落婆罗门长者建立正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从座起而去。

(一一八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浮梨聚落,住天作婆罗门菴罗园中,尊者优波摩为侍者。

尔时,世尊患背痛,告尊者优婆摩:“汝举衣钵已,往至天作婆罗门舍。”

时,天作婆罗门处于中堂,令梳头者理剃须发,见尊者优波摩于外门住,见已,即说偈言:

“何等剃须发  身著僧迦梨

  住于彼门外  为欲何所求?”

尊者优波摩说偈答言:

“罗汉世善逝  所患背风疾

  颇有安乐水  疗牟尼疾否?”

时,天作婆罗门以满钵酥、一瓶油、一瓶石蜜,使人担持,并持暖水,随尊者优波摩诣世尊所,以涂其体,暖水洗之,酥蜜作饮,世尊背疾即得安隐。

时,天作婆罗门晨朝早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何言婆罗门  施何得大果

  何等为时施  云何净福田?”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若得宿命智  见天定趣生

  得尽诸有漏  牟尼起三明

善知心解脱  解脱一切贪   

说名婆罗门  施彼得大果

 施彼为时施  随所欲福田。”

时,天作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八二)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于一夜时,住止娑罗林中。

时,有一婆罗门,去娑罗林不远,营作田业,晨朝起作,至娑罗林中,遥见世尊坐一树下,仪容端正,诸根清净,其心寂定,具足成就第一止观,其身金色,光明彻照,见已,往诣其所,白言:“瞿昙,我近在此经营事业,故乐此林,瞿昙于此有何事业,乐此林中?”复说偈言:

“比丘于此林  为何事业故

  独一守空闲  乐于此林中?”

尔时,世尊说偈答曰:

“无事于此林  林根久已断

  于林离林脱  禅思不乐断。”

时,彼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八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夜宿一娑罗林中。

时,有一婆罗门,近彼林侧,与五百年少婆罗门共。彼婆罗门常称叹钦想欲见世尊,何时游于此林,我因得见,过问所疑,颇有闲暇为我记说?

时,彼婆罗门年少弟子为采薪故,入于林中,遥见世尊坐一树下,仪容端正,诸根寂静,其心寂定,形若金山,光明彻照,见已,作是念:“我和上婆罗门常称叹钦仰欲见瞿昙,问其所疑。今此沙门瞿昙到此林中,我当疾往白和上令知。”即持薪束,疾还学堂,舍薪束已,诣和上所,白言:“和上当知!和上由来常所称叹钦仰欲见沙门瞿昙,脱到此林,当问所疑。今日瞿昙已到此林,和上知时。”

时,婆罗门即诣世尊所,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独入此恐怖  深邃丛林中

  坚住不倾动  善修正勤法

无歌舞音乐  寂默住空闲   

我所未曾见  独乐深林者

欲求于世间  自在增上主   

为三十三天  天上自在乐

 何故深林中  苦行自枯槁?”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若欲种种求  诸界多种著

  彼一切皆是  愚痴之根本

如是一切求  我久悉已吐   

不求不谄伪  一切无所触

于一切诸法  唯一清净观   

得无上菩提  禅思修不乐。”

婆罗门复说偈言: 

“我今敬礼汝  大寂牟尼尊

  禅思之妙王  觉无边大觉

如来天人救  巍巍若金山   

解脱于丛林  于林永不著

已拔深利刺  清净无余迹   

论师之上首  言说最胜辩

 人中雄师子  震吼于深林   

显现苦圣谛  集灭八正道

 能尽众苦聚  乘出净无垢   

自脱一切苦  济彼苦众生

 安乐众生故  演说于正法

 已断于恩爱  远离于欲网

 断除于一切  有爱之结缚  

 如水生莲花  尘水不染著

 如日停虚空  清净无云翳  

 善哉我今日  至拘萨罗林

 得见于大师  两足之胜尊  

 大林大精进  得第一广度

 调御师之首  敬礼无所畏!”

时,婆罗门广说斯偈,赞叹佛已,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八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宿于孙陀利河侧。尔时,世尊剃发未久,于后夜时,结跏趺坐,正身思惟,系念在前,以衣覆头。时,孙陀利河侧有婆罗门住止,夜起持祠,余食不尽,持至河边,欲求大德婆罗门以奉之。尔时,世尊闻河边婆罗门声,闻已,謦咳作声,却衣现头。

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见佛已,作是念:“是剃头沙门,非婆罗门。”欲持食还去。彼婆罗门复作是念:“非独沙门是剃头者,婆罗门中亦有剃头,应往至彼,问其所生。”

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诣世尊所,而问之言:“为何姓生?”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汝莫问所生  但当问所行

 刻木为钻燧  亦能生于火

下贱种姓中  生坚固牟尼   

智慧有惭愧  精进善调伏

究竟大明际  清净修梵行   

而今正是时  应奉施余食。”

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复说偈言:

“我今吉良日  求福修供养

  遇得见大士  三时最胜尊

 若不见佛者  当更施余人。”

尔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转得信心,即持余食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以说偈得故……如上因说偈而得食广说。

孙陀利河侧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今此施食当置何所?”

佛告婆罗门:“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有能食此食,令身安隐者。汝持此食去著无虫水中,及少生草地。”

时,婆罗门即持此食著无虫水中,水即烟起涌沸,啾啾作声。如烧铁丸投之冷水,烟起涌沸,啾啾作声,如是彼食著无虫水中,烟起涌沸,啾啾作声。孙陀利河侧婆罗门心欲恐怖,身毛皆竖,谓为灾变,驰走上岸,集聚干木,供养祠火,令息灾怪。

世尊见彼集聚干木,供养祠火,望息灾怪,见已,即说偈言:

“婆罗门祠火  焚烧干草木

  莫呼是净道  能却诸灾患

此则恶供养  而谓为黠慧 

作如是因缘  外道取修净

汝今弃薪火  起内火炽然   

常修不放逸  常富于供养

处处兴净信  广施设大会   

心意为束薪  瞋恚黑烟起

妄语为尘味  口舌为木杓 

胸怀燃火处  欲火常炽然

当善自调伏  消灭士夫火   

正信为大河  净戒为度济

澄净清流水  智者之所叹   

人中净天德  当于中洗浴

涉水不著身  安乐度彼岸   

正法为深渊  福德为下济

澄净水充满  智者所赞叹   

人中天净德  当于中洗浴

 涉水不著身  安乐度彼岸   

真谛善调御  摄护修梵行

 慈悲为苦行  真实心清净  

 沐浴以正法  智者所称叹。”

尔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复道而去。

(一一八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萨罗人间游行,住孙陀利河侧丛林中。

时,有孙陀利河侧住止婆罗门来诣佛所,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问佛言:“瞿昙,至孙陀利河中洗浴否?”

佛告婆罗门:“何用于孙陀利河中洗浴为?”

婆罗门白佛:“瞿昙,孙陀利河是济度之数,是吉祥之数,是清净之数,若有于中洗浴者,悉能除人一切诸恶。”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非孙陀利河  亦非婆休多

  非伽耶萨罗  如是诸河等

 作诸恶不善  能令其清净  

 恒河婆休多  孙陀利河等

 愚者常居中  不能除众恶  

 其清净之人  何用洗浴为

 其清净之人  何用布萨为 

 净业以自净  是生于受持

 不杀亦不盗  不淫不妄语  

 信施除悭垢  于斯而洗浴

 于一切众生  常起慈悲心 

 井水以洗浴  用伽耶等为

 内心自清净  不待洗于外  

 下贱田舍儿  身体多污垢

 以水洗尘秽  不能净其内。”

尔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一一八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中。

时,有萦髻罗豆婆遮婆罗门,本俗人时,为佛善知识,来诣佛所,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外身萦髻者  是但名萦髻

  内心萦髻者  是结缚众生

 今请问瞿昙  云何解萦髻?”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受持于净戒  内心修正觉

  专精勤方便  是则解萦髻。”

时,萦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一一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中。

时,有萦髻波罗豆婆遮婆罗门来诣佛所,而前问讯,相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身外萦髻者  是但名萦髻

  内心萦髻者  是结缚众生

 我今问瞿昙  如此萦髻者 

 云何作方便  于何断萦髻?”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眼耳及与鼻  舌身意入处

  于彼名及色  灭尽令无余

 诸识永灭者  于彼断萦髻。”

佛说此经已,萦髻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一一八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郁毘罗聚落尼连禅河侧菩提树下,成佛未久。

尔时,世尊独静思惟,作是念:“不恭敬者,则为大苦,无有次序,无他自在可畏惧者,则于大义有所退减;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者,得安乐住;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大义满足!颇有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中,能于我所具足戒胜、三昧胜、智慧胜、解脱胜、解脱知见胜,令我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

复作是念:“无有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能于我所戒具足胜、三昧胜、智慧胜、解脱胜、解脱知见胜,令我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者。唯有正法令我自觉,成三藐三佛陀者,我当于彼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所以者何?过去如来、应、等正觉亦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诸当来世如来、应、等正觉亦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

尔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世尊心念已,如力士屈伸臂顷,从梵天没,住于佛前,叹言:“善哉!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懈怠不恭敬者,甚为大苦……广说乃至大义满足。其实无有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于世尊所戒具足胜、三昧胜、智慧胜、解脱胜、解脱知见胜,令世尊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者。唯有正法,如来自悟成等正觉,则是如来所应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者。所以者何?过去诸如来、应、等正觉亦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诸未来如来、应、等正觉亦当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世尊亦当于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

时,梵天王复说偈言:

“过去等正觉  及未来诸佛

  现在佛世尊  能除众生忧

一切恭敬法  依正法而住   

如是恭敬者  是则诸佛法。”

时,梵天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一一八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郁毘罗聚落尼连禅河侧菩提树下,成佛未久。

尔时,世尊独静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能净众生,度诸忧悲,灭除苦恼,得真如法,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若有人不乐四念处者,则不乐如圣法,不乐如圣法者,则不乐如圣道,不乐如圣道者,则不乐甘露法,不乐甘露法者,则不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若乐修四念处者,则乐修如圣法,乐修如圣法者,则乐如圣道,乐如圣道者,则乐甘露法,乐甘露法者,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尔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已,譬如力士屈伸臂顷,于梵天没,住于佛前,作是叹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有一乘道能净众生,谓四念处……乃至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时,梵天王复说偈言:

“谓有一乘道  见生诸有边

  演说于正法  安慰苦众生

 过去诸世尊  以乘斯道度  

 当来诸世尊  亦度乘斯道

 现在尊正觉  乘此度海流  

 究竟生死际  调伏心清净

 于生死轮转  悉已永消尽 

 知种种诸界  慧眼显正道

 譬若恒水流  悉归趣大海

 激流浚漂远  正道亦如是

 广智善显示  逮得甘露法  

 殊胜正法轮  本所未曾闻

 哀愍众生故  而为众生转  

 覆护天人众  令度有彼岸

 是故诸众生  咸皆稽首礼!”

尔时,梵天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一一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郁毘罗聚落尼连禅河侧菩提树下,成佛未久。

尔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绝妙色身,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于诸种姓中  刹利两足尊

  明行具足者  天人中最胜!”

佛告梵天王:“如是,梵天,如是,梵天。

 于诸种姓中  刹利两足尊

  明行具足者  天人中最胜!”

佛说是经已,娑婆世界主梵天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一一九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住止空闲无聚落处,与比丘众夜宿其中。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随顺阿练若法。

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作是念:“今者世尊在拘萨罗人间游行,住一空闲无聚落处,与诸大众止宿空野。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随顺空法。我今当往随顺赞叹。”譬如力士屈伸臂顷,于梵天没,住于佛前,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习近边林座  断除诸烦恼

  若不乐空闲  入众自摄护

 自调伏其心  家家行乞食 

 摄持于诸根  专精系心念

 然后习空闲  阿练若床座  

 远离诸恐怖  无畏安隐住

 若彼诸凶险  恶蛇众毒害  

 黑云大暗冥  震雷曜电光

 离诸烦恼故  昼夜安隐住  

 如我所闻法  乃至不究竟

 独一修梵行  不畏千死魔  

 若修于觉道  不畏于万数

 一切须陀洹  或得斯陀含  

 及阿那含者  其数亦无量

 不能定其数  恐怖于妄说。”

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已,为佛作礼,即没不现。

(一一九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毘罗卫迦毘罗卫林中,与五百比丘俱,皆是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涅槃相应法。

时,有十方世界大众威力诸天皆悉来会,供养世尊及比丘僧。复有诸梵天王住于梵世,作是念:“今日佛住迦毘罗卫国,如上广说……乃至供养世尊及诸大众。我今当往各各赞叹。”作是念已,譬如力士屈伸臂顷,从梵天没,住于佛前,第一梵天即说偈言:

“于此大林中  大众普云集

 十方诸天众  皆悉来恭敬

 故我远来礼  最胜难伏僧!”

第二梵天复说偈言:

“是诸比丘僧  真实心精进

  于此大林中  摄诸根求度!”

第三梵天次说偈言:

“善方便消融  恩爱深利刺

  坚固不倾动  如因陀罗幢

度深堑水流  清净不求欲   

善度之导师  诸调伏大龙!”

第四梵天次说偈言:

“归依于佛者  终不堕恶趣

  能断人中身  得天身受乐!”

各说偈已,四梵天身即没不现。

(一一九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日日精勤,往诣佛所,尊重供养。

时,娑婆世界主作是念:“今旦太早而来见佛,正值世尊入大三昧,我等且当入提婆达多伴党瞿迦梨比丘房中。”作是念已,即入彼房,至房户中,以指扣户,口说是言:“瞿迦梨,瞿迦梨,于舍利弗、目连所起净信心,汝莫长夜得不饶益苦。”

瞿迦梨言:“汝是谁?”

梵天答言:“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瞿迦梨言:“世尊不记汝得阿那含耶?”

梵天王言:“如是,比丘。”

瞿迦梨言:“汝何故来?”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答言:“此不可治!”即说偈言:

“于无量处所  生心欲筹量

 何有黠慧者  而生此觉想?

 无量而欲量  是阴盖凡夫!”

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常日日勤到佛所,亲觐jin4供养。我作是念:‘今旦太早来见世尊,正值世尊入大三昧,我且当入提婆达多伴党瞿迦梨比丘房中。’即住户中,徐徐扣户,口说是言:‘瞿迦梨,瞿迦梨,当于舍利弗、目揵连贤善智慧者所起净信心,莫长夜得不饶益苦。’瞿迦梨言:‘汝是谁?’我即答言:‘是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瞿迦梨言:‘世尊不记汝得阿那含耶?’我即答言:‘如是。’瞿迦梨复言:‘汝何故来?’我作是念:‘此不可治!’即说偈言:

“于不可量处  发心欲筹量

  不可量欲量  是阴盖凡夫!”

佛语梵王:“如是,如是,梵王

于不可量处  而发心欲量

何有智慧人  而生此妄想

 不可量欲量  是阴盖凡夫。”

佛说此经已,娑婆世界主梵天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为佛作礼,即没不现。

(一一九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大梵天王及余别梵天,善臂别梵天,日日方便,往见供养世尊。

时,有婆句梵天见别梵天,善臂梵天,精勤方便,而问言:“汝欲何之?”

彼即答言:“欲见世尊,恭敬供养。”

时,婆句梵天即说偈言:

“彼有四鹄鸟  三种金色宫

  五百七十二  修行禅思者

炽焰金色身  普照梵天宫   

汝且观我身  何用至彼为?”

尔时,善梵王、别梵王,善臂别梵王复说偈言:

“虽有金色身  普照梵天宫

  其有智慧者  知色有烦恼

 智者不乐色  于其心解脱。”

时,彼善梵天、别梵天,善臂别梵天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方便,欲来见世尊,恭敬供养,有婆句梵天,见我方便,而问我言:‘汝今方便,欲何所之?’我即答言:‘欲往见世尊,礼事供养。’婆句梵天即说偈言:

‘有四种鹄鸟  三种金色宫

  五百七十二  于中而禅思

观我身金色  普照梵天宫   

汝且观我身  何用至彼为?’

我即说偈而答彼言:

‘虽有金色身  普照梵天宫

  当知真金色  是则烦恼事

 智者解脱色  于色不复乐。”

佛告梵天:“如是,梵天,如是,梵天!

虽有真金色  普照梵天宫

当知真金色  则是烦恼事

 智者解脱色  于色不复乐。”

时,彼梵天为迦吒务陀低沙比丘故,说偈言:

“夫士生世间  利斧在口中

  还自斩其身  斯由恶言故

 应毁者称誉  应誉而反毁  

 恶口增其过  所生无安乐

 博弈酒丧财  其过失甚少  

 恶心向善逝  是则为大过

 地狱有百千  名尼罗浮地  

 三十有六百  及五阿浮陀

 斯皆谤圣狱  口意恶愿故。”

佛说此经已,彼诸梵天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一一九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婆句梵天住梵天上,起如是恶邪见言:“此处常、恒、非变易法,纯一出离之处。”

尔时,世尊知婆句梵天心念已,入于三昧,如其正受,于王舍城没,住梵天上。

婆句梵天遥见世尊而说偈言:

“梵天七十二  造作诸福乐

  自在而常住  生老死已过

 我于诸明论  修习已究竟  

 彼诸天众等  唯谓我长存!”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此则极短寿  非是长存者

  而婆句梵天  自谓为长寿

 尼罗浮多狱  其寿百千数  

 我悉忆念知  汝自谓长存。”

婆句梵天复说偈言:

“佛世尊所见  其劫数无边

  生老死忧悲  皆悉已过去

 唯愿说知我  过去曾所更  

 受持何戒业  而得生于此?”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过去久远劫  于大旷野中

  有诸大众行  多贤圣梵行

 饥乏无资粮  汝救之令度  

 慈救心相续  经劫而不失。

 是则汝过去  所受持功德  

 我悉忆念知  久近如眠觉。

 过去有村邑  为贼所抄掠  

 汝时悉皆救  令其得解脱。

 是则过去世  所受持福业  

 我忆此因缘  久近如眠觉。

 过去有人众  乘船恒水中  

 恶龙持彼船  欲尽害其命

 汝时以神力  救令得解脱。  

 是则汝过去  所受持福业

 我忆是因缘  久近如眠觉。”

婆句梵天复说偈言:

“决定悉知我  古今寿命事

  亦知余一切  是则为正觉

 是故所受身  金光炎普照  

 其身住于此  光明遍世间!”

尔时,世尊为婆句梵天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如其正受,从梵天没,还王舍城。

(一一九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有一梵天住梵天上,起如是邪见言:“此处常、恒、不变易,纯一出离,未曾见有来至此处,况复有过此上者?”

尔时,世尊知彼梵天心之所念,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舍卫国没,现梵天宫,当彼梵天顶上,于虚空中结跏趺坐,正身系念。

尔时,尊者阿若俱邻作是念:“今日世尊为在何所?”即以天眼净过人间眼,观见世尊在梵天上,见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舍卫国没,现彼梵世,在于东方,西面向佛,结跏趺坐,端身系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作是念:“今日世尊为在何所?”即以天眼净过于人眼,见世尊在梵天上,见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舍卫国没,现梵天上,在于南方,北面向佛,结跏趺坐,端身系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

时,尊者舍利弗作是念:“世尊今者为在何所?”即以天眼净过于人眼,见世尊在梵天上,见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舍卫国没,住梵天上,在于西方,东面向佛,结跏趺坐,端身系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即作是念:“今日世尊为在何所?”以天眼净过于人眼,遥见世尊在梵天上,见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舍卫国没,住梵天上,在于北方,南面向佛,结跏趺坐,端身系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

尔时,世尊告梵天曰:“汝今复起是见:从本已来,未曾见有过我上者否?”

梵天白佛:“我今不敢复言,我未曾见有过我上者,唯见梵天光明被障!”

尔时,世尊为彼梵天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梵天上没,还舍卫国。尊者阿若俱邻、摩诃迦叶、舍利弗为彼梵天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梵天没,还舍卫国。唯尊者大目揵连仍于彼住。

时,彼梵天问尊者大目揵连:“世尊诸余弟子悉有如是大德大力否?”

时,尊者大目揵连即说偈言:

“大德具三明  通达观他心

  漏尽诸罗汉  其数无有量。”

时,尊者大目揵连为彼梵天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于梵天没,还舍卫国。

(一一九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尸那竭国力士生地坚固双树林。

尔时,世尊临般涅槃,告尊者阿难:“汝于坚固双树间敷绳床,北首。如来今日中夜于无余涅槃而般涅槃。”

时,尊者阿难奉世尊教,于双坚固树间为世尊敷绳床,北首已,还世尊所,稽首礼足,白言:“世尊,已为如来于双坚固树间敷绳床,令北首。”

于是,世尊往就绳床,右胁著地,北首而卧,足足相累,系念明相。尔时,世尊即于中夜,于无余涅槃而般涅槃,般涅槃已,双坚固树寻即生花,周匝垂下,供养世尊。

时,有异比丘即说偈言:

“善好坚固树  枝条垂礼佛

  妙花以供养  大师般涅槃!”

寻时,释提桓因说偈:

“一切行无常  斯皆生灭法

  虽生寻以灭  斯寂灭为乐!”

寻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次复说偈言:

“世间一切生  立者皆当舍

  如是圣大师  世间无有比

逮得如来力  普为世间眼   

终归会磨灭  入无余涅槃!”

尊者阿那律陀次复说偈言:

“出息入息住  立心善摄护

  从所依而来  世间般涅槃

 大恐怖相生  令人身毛竖  

 一切行力具  大师般涅槃

 其心不懈怠  亦不住诸爱  

 心法渐解脱  如薪尽火灭!”

如来涅槃后七日,尊者阿难往枝提所,而说偈言:

“导师此宝身  往诣梵天上

  如是大神力  内火还烧身

 五百氎缠身  悉烧令磨灭

 千领细氎衣  以衣如来身

 唯二领不烧  最上及衬身!”

尊者阿难说是偈时,诸比丘默然悲喜。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返回顶部